三个关键词激活一盘棋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检察院创优接力记
十五载风雨,小树成材;十五载孕育,检察梦圆。从1999年建院到2013年摘取第五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的桂冠,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检察院在四代检察长的带领下,整整奋斗了十五个春秋。
“三个关键词:队伍、办案、民生,这是基层检察工作的根基。根基深了,检察事业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检察长许岳华一语道破“天机”。
队伍是本 检察官人才辈出
“沈安琪,人送外号沈百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优点有三:优点一,爱看书,爱看杂书,爱看所有的杂书;优点二,爱加班,平时晚上加,偶尔周末加,总之经常加;优点三,爱帮人……”这是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检察院自编自导的“微电影”中,干警对“季度最美党员先锋”候选人的一段妙趣横生的评述。
检察院党总支下设6个支部,现有党员干警69名,占全院干警总数的九成,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既年青又充满朝气的队伍。
从2010年至今,为充分激发党员检察官在各项业务条线的引领示范效应,为基层检察院争先创优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检察院连续4年坚持开展“党员先锋”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13名“最美”季度党员先锋,涌现出了获得全国“十佳”侦查监督能手提名奖的刘民、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符冰言、全省民行办案能手刁沈云、全区“金牌员工”邱颖娴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多年被区委表彰为“好班子”、“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确定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的基层联系点。
“这些年,我们院不但自己‘造血’,培养了大批人才;还经常‘输血’,向党委政府输送人才。”检察院政治处主任江礼清自信地说。
原来,为加强检察专业化建设,“激活”人才队伍,该院先后推出“编队培育”、“八单一托”、“检察教官、导师结对培养”等岗位练兵模式,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基层检察人才的“自给自足”,入选全国侦查监督人才库1名,拥有全省检察业务专门型人才3名、全市检察业务人才14名;另一方面,自2003年以来,还向市、区两级党委政府“输出”人才10余名,近八成已提拔到不同领导岗位。
办案是纲 真抓实干强监督
2012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检察院获得“全国优秀反渎职侵权局”称号。今年一季度以来,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又一举立案查处职务犯罪案件13件17人。年初,检察院经缜密初查,一举突破辖区某村原书记、主任、会计3人与建筑工程老板合谋,突击搭建3000余平米临时建筑,共同贪污60余万国家拆迁补偿款的犯罪事实,有力震慑了拆迁领域职务犯罪,当地群众在天涯论坛发帖“向反腐斗争的勇士们致敬”。
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围绕办案,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检察院做足了“文章”。两年来,该院共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9件46人。结合办案,向党委政府提出完善社会管理的建议58条,其中通过深挖“地沟油”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推动了全区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制度的落实;发现并纠正各类监外执行违法违规情况110件135人,相关做法被高检院监所厅转发。
为规范高效办案,检察院倾力推进“科技强检”,先后自主研发多项应用型办案软件。其中,量刑建议数据库软件设计了量刑异常提醒和分析功能,大大提高了案件研判效率。4月下旬,南京市、区两级检察院技术部门现场观摩了该院远程视频审讯平台,称赞新平台“在检察院和看守所之间搭建了一架高清审讯的桥梁”。
民生是天 主动作为接地气
“谢谢,没想到来检察院作证,交通费还能报销!”4月17日上午,在高新区(新北区)检察院检察为民中心接待窗口,证人周小姐意外地领到了一笔50元的往返交通补助,惊讶之余连声感谢。
2011年以来,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曹建明检察长的基层联系点。从此,院党组始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检察工作创新“接地气”、出实效?
近年来,该院通过不断延伸检察触角,形成以9个检务工作站为主体,派驻孟河检察室和检察官“村村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民生检察网络,贴近群众开展好基层信访接引、预防基层职务犯罪、代表委员联络、社区矫正监督等工作,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肯定和欢迎。
2013年,检察院党组又将“检察为民中心”作为推行民生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举推出了“案件管理、行贿档案查询、检察文化宣传、12309民生热线、接受控告举报申诉、律师接待、视频接访、公开听证、特困刑事被害人援助、检调对接”等10项窗口功能,形成“一个窗口对外、一站便民服务、一体受理答复”的运行模式。
今年3月29日下午,曹建明一行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检察院视察调研时,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检察为民中心”,详细了解了该中心的服务窗口设置、数字化视讯综合平台等功能,并连声称赞:“很活跃,很主动。”
(记者 宋世明 /通讯员 芮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