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中感受使命,“研究”中领悟责任
——从执行局到研究室角色转变之感悟
作者:罗贵成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法院工作已一年有余,时虽不长,收获甚丰,感悟亦颇多。初到法院工作,被分配至执行局工作,接触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工作岗位、新的领导、同事和新的工作环境。起初,执行工作对我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把它当作成我人生中一种新的历练。我开始用我青春的热血来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固守那份对公正的执着;开始用我最诚挚的爱,深刻诠释那份不变的为民情结;开始用我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深深融入到执行工作。
还清晰记得刚来上班翟局长就教导过我:“执行是整个诉讼程序的最后一环,是当事人矛盾最激烈的一环,也是所有矛盾的最后汇集处,所以会遇到许多超出你想象的情况,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也是考验你工作的最好方式。”当时听之,不以为然,现深觉惭愧,深有领悟。
执行其实是一门生活艺术。首先,要善于学会聆听。善于聆听是一种礼貌修养,是生活中最好的沟通交流方式,作为执行法官,我们要善于学会聆听,感受民间疾苦,感受百姓心声,把这些心声化作一股力量,汇入我们的身体,融入我们的血液,流进我们的心田,去触摸它,去感知它,去回味它,去升华它,与当事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学会理解当事人,也会产生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要讲究执行技巧。俗话说的好“喝粥都要师傅”,更何况是严肃的法院执行工作。它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不是审判之后的顺理成章,不是执行人员介入后的水到渠成,也不是简单地发几份文书,说几句重语,拿着法律条文大声吆喝,就能唬住被执行人、镇住顽固分子,让他们乖乖就范,他是一个与当事人斗智斗勇的过程,是考验每个执行法官心理极限的过程,它可能是执行员雷厉风行下出现疾风骤雨似的收获,也可能是突然出击中赢得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更可能会是与当事人一场马拉松式的持久战。在执行中,每个案件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虚心请教学习,从细节中把寻求案件的执行最佳方式和最佳时机,从案卷的细微之处管窥案件的最佳执行措施。最后,要做好当解释工作。翟局长时常与我交谈:“法律是不会说话的,但你可以代表法律去诉说,说给当事人们听,做好其思想解释工作。”作为执行法官,不管时间再紧难度再大要求再高,我们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以公正、平和、稳定的心态认真接待每一位当事人,而不能抱着万事一帆风顺,按照执行程序就能万事大吉的心态,得过且过,而要真正做到“辨法析理,定纷止争”,把执行当作一种使命,执行好每一个案件,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正当我真正爱上执行这份工作时,由于工作需要,领导把我调离了执行局,要我来研究室工作,一开始我抱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现在在研究室工作也将近半年了,也渐渐爱上了它,让我感悟颇深。
要静心。心静才能戒浮躁。“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学须静,心不静则无以言学。当前,法院工作量日益增大,矛盾纠纷也纷繁复杂,法官在日常的审判工作中必定会遇到挫折和阻情绪,难免会产生浮躁心态,以致静不下心、稳不住神。而“静心”则是法官“独善其身”的修炼核心。古语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法官在审理案件、分析案情、辨法析理、公正裁决时正需要有一颗宁静而淡泊的心,因此,法官必须正确认识、冷静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淡化得失心理,平衡浮躁心态,淡定自若、平静心灵。而在研究室就更应该静心,做好信息调研宣传工作,戒浮躁心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用心学习,善于学习,做好本职工作。
要尽心。尽心才能戒懒散。人民法官应该成为全社会的一面旗帜。不仅是纠纷的裁判者,更是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承载着维系公平、匡扶正义之任。作为法官要忠于法律,要恪尽职守,秉公办案,清正廉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捍卫法律尊严。应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在裁判时要竭力忠于法律,坚决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原则,恪尽职责,秉公办案,竭心尽力地办好每一件案子,处理好每一起纠纷,在法律与权力冲突时,要坚守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审判执行中始终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以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惟其如此,才能做一名人民颂扬称道的好法官。
要净心。净心才能戒贪念。人民法官如果心存私心杂念,就会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抗不住诱惑,必然管不住自己。有的人贪一己之私而贻误终身,图蝇头小利而身败名裂,不仅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丢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教训非常深刻。因此,作为人民法官应该从思想上防微杜渐,保持清正廉洁,抵制歪风邪气,要时刻检束贪欲之心,遏制非分之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去私欲、抑私情,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之上、宪法法律之上,这样才能保持清正廉洁的法官形象,司法事业才能坚守正确方向,做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民法官。
我们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作为人民法官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办事,在其位,尽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大局意识,要有服务意识,要有责任意识,干干净净做人,兢兢业业工作,“人人皆尽其才,人人尽展其才”,这样中国法治梦就不再只是梦想。
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