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植树节,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高速附近,一群“红领巾”在10名“志愿者”的协助下,挥锨挖坑、培土浇水,现场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只有带队的法官们知道,这些稚气未脱的志愿者系被清浦区人民法院判处非监禁刑的少年犯,这是他们今年参加的第二次义工活动。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该院少审庭法官们对待工作的写照。不论是“迷途羔羊”、在校学生,还是郊县农村“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她们的关爱。
真情感召
向迷途心灵洒阳光
“尽管我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关爱,但我知道世上还有一个真正关心我的人——那就是您。”读着大力(化名)的信,年轻的女法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想起第一次提审见到的大力:瘦瘦小小的,明明是十六岁,可看上去却像刚小学毕业。没有其他孩子要受审时的紧张和不安,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2009年,大力就曾因盗窃被劳教过一年。2010年被释放的当天夜里,就入室盗窃。在法庭上,大力的表现相当“老练”——抵赖罪行,且多次推翻供述。
“这是一个因缺少家庭亲情关爱而出现轻微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的少年,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大力很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对抗社会的心理。”人民陪审员张老师有着多年的心理咨询和教育经验。
法官们顶着烈日来到了大力的家和社区走访,了解到其父母早已离异,母亲改嫁到外省。父亲经常因偷窃出入看守所,大力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小学一年级就辍学,从此整日四处闲逛,经常不回家,还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少年。
得知大力的父亲因盗窃罪服刑即将刑满释放后,合议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治疗”方案:让大力去见见父亲。
刚见面时,任凭父亲怎么流泪述说自己对儿子的悔恨,大力都不愿看父亲,表情冷酷。沉默了一会儿,大力也动情了:“我们父子居然这样见面,我心里太难受了。我恨你……”在法官的疏导下,大力最终接受了父亲。分别时,大力喊道:“爸爸,我会听法官姐姐话的,你也保重。”
该院少年庭庭长吴然介绍说:“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庭前社会调查,为每名未成年被告人填写《未成年人个人情况调查表》,要求庭前‘四个见面’:即与被告人、监督人、看守所管教人员及被告人所在社区或学校干部见面,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被告人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心理状态、演变轨迹等情况,着重查明犯罪动机和原因。在发放《诉讼权利告知书》时,要求其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写成书面材料;对一些‘恶习’较深或罪刑较重的未成年被告人,庭前会诊,为定罪量刑和法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撕掉标签
铺就“少年派”的归途
2013春节前,少年庭法官们前往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给清浦籍的少年犯送去了电脑教程、汽车维修等书籍和生活用品,同时还带来了关于“前科封存”的规定。
“今天来,是想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从今年1月1日开始,刑事诉讼法有新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如果是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会对你们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也就是说,你们刑满后不会因有前科,就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在少管所里,有清浦区法院判决的清浦籍少年犯10名,最小的16岁,最大的也只有22岁。“我们的帮扶活动是从1998年开始的,近九成的少年犯因表现良好被裁定减刑。这次给他们带来好消息,让他们吃个定心丸,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该院副院长朱士高表示。
谈及少年犯重归社会,吴然说:“前科封存的实行,对孩子们是好事。但更需要配套的解释和细则予以明确。”
小李,十七岁,该市某大专院校的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用棒球棍将同学打伤,家人对受害方尽了最大限度的赔偿义务。尽管小李被判处缓刑,犯罪档案也被封存,但他还是面临着被学校“劝退”困境。
少年庭的法官们多次与教育部门和学校恳谈,校长甚至怀疑小李是法官家的亲戚。最终,学校同意留下小李,给了一年的考察期。
“年轻时,谁不会犯错?关键在于犯了错后,如何不再犯错。法官们对孩子的矫正很有必要。”一位社区干部说。
该院成立固定的帮教小组,确定养老院、福利院和红色纪念馆为帮教基地,制定少年犯跟踪帮教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四个一”延伸帮教方案:即每人一档案、每季一汇报、半年一回访、一年一参观。通过定期回访、集中学习、结对帮教、送达《法官诫勉语》、“大手拉小手”、亲身体验、社情教育、信函联系等形式,帮扶失足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或落实就业。根据未成年人的案后表现、个人愿望及特长,帮助其确立今后的人生目标和学习就业方向。
区关工委负责人感慨道:“一个人懂得感激社会就不会犯罪,清浦区法院用正能量铺就了孩子们的重归路。”
延伸阵地
用爱心陪伴成长路
“原来入室抢劫和入室盗窃在量刑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啊!”随着模拟庭审的进行,台下观摩的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议论开了。
2012年6月6日下午,该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庭审模拟入校园”活动在淮安市文化艺术学校启动,在学校大礼堂举办了首场“模拟法庭”庭审活动。
在法官的指导下,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模拟审判一起盗窃案。
庭审结束后,法官和特邀嘉宾对“模拟法庭”庭审活动予以点评,并进行了有关法律常识的有奖问答。通过指导,在“全市中职学校模拟法庭大赛”中,淮安市艺术学校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据介绍,该院不断探索少年司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2012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全省首家数字化青少年法制基地,已接待全市学生50余次5300余人,得到省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基地分为“做维权先锋,护少年权益”、“法律,蓝天下的关爱”、“学恩来精神、做立志少年”三个板块,利用声光线多媒体系统,展示了有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维权小知识、法制动漫、互动问答、法律格言等,还将该院审结的涉及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诱因的典型案例,改编成法律漫画,作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素材。
2012年,该院发现前两年审理的性侵犯案件77%的受害人是未成年少女和女童,遂向区委政法委报送了开展全区专项整治的建议。全区很快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整治活动,当年只有一件被害人涉及未成年少女的案件。该司法建议被评为全省优秀司法建议,并得到市委政法委书记的批示肯定。
此外,针对辖区处于城郊结合部,留守儿童较多,父母不在身边导致长期缺乏关爱的现状,在每年的“三八”节、“六一”节,少年庭的法官们总要深入农村中小学,看望留守学生,送去法律书籍、文具书包等,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法院将每月10日定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开放日,在校的中小学生在这一天走进法院进行参观。
·黄尔梅率团赴台考察少年审判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法院少年审判法庭庭审纪事
·河南长葛:少年审判庭开展校园普法活动
·福建宁化法院:缓刑禁止令推进少年审判工作
·上海首个少年审判心理咨询室在浦东新区法院建成
·树立“一盘棋”思想山东省少年审判工作实现整体发展
·树立“一盘棋”思想山东省少年审判工作实现整体发展
·“数说”少年审判:积极探索适合的审判方式
·上海法院少年审判全面深化心理干预机制
·“三个首次”开创昆明少年审判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