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理论频道> 党史法史

司法公正:从独角兽到清官情结

2013-04-26 14:56: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法制报 

    清官廉吏离不开清明政治

    翻开秦汉和秦汉之前的史籍,有关执法公正清官廉吏记载大都集中在汉朝,这与汉朝的法治环境息息相关。

    我们介绍过的西汉敢于顶撞汉文帝的廷尉张释之,就被后世执法者奉为楷模。

    张释之对惊动汉文帝仪仗队案件的处理中,没有按照皇帝的旨意加重对当事人的处罚,而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定罪判刑。他强调案中当事人并非故意惊动皇上仪仗,完全是无意的。毕竟汉文帝是一位开明、有为的皇帝,最终采纳了张释之的主张。这个案子历史影响深远,后来在谈及严格执法的例子或君主能够屈己尊法的例子时,都会拿张释之与汉文帝说事。

    再就是著名的“强项令”董宣,是东汉一位执法严明的人物。

    东汉光武帝年间,董宣担任洛阳令,湖阳公主的奴仆在大白天杀人,躲藏在公主家里。董宣不敢进公主府里抓人,就在外面等着。等到公主出门,那个杀人凶手大模大样随车侍候。董宣拦住公主的车,叫车停下,走近马前,用刀划着地,大声指责公主不应该隐匿犯罪的奴仆,怒喝手下把那个奴仆当场打死。

    这个案子惊动了光武帝,湖阳公主是他的亲姐姐,董宣胆儿肥了!皇上急令董宣进宫见驾,不由分说就下令乱棍打死,给湖阳公主出气。董宣知道自己摊上大事了,就说:皇上想复兴汉朝,却纵容自己姐姐的家奴杀人,这么做百姓怎能信服呢?不劳皇上动手,我自己死。说完一头撞向柱子,顿时头破血流。光武帝心里明白,董宣是个难得的人才,杀了他没法向天下人交待,就想个主意,让董宣给公主磕个头,认个错,给公主一个台阶下。

    旁边的人抱起头破血流的董宣,让他给湖阳公主磕头,董宣两手拄地,就是不低头。光武帝知道董宣不肯低头,就打个圆场,说这伙计脖子太硬,让他回家养伤,还赏赐三十万钱。从此董宣就获得了“强项令”雅号。

    “强项令”董宣不畏权贵,不仅当场杀死凶手,而且敢于当面指责公主的过错,尤其董宣不畏被皇帝处死的威胁,拒绝低头认错,表现了司法官员刚正不阿的品格,宁肯以死殉职也不低头。

    中国古代的清官情结,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古代中国,行政与司法不分,道德与法律交融,司法官员的个人品质和才能在国家治理和政治法律制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人们寻觅不到能辨忠奸曲直的獬豸,只能期盼政治清明,司法公正,于是以唐朝狄仁杰、宋朝包拯、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为代表的清官,成为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偶像。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最高法院:坚守底线防范冤错案维护司法公正
·当前我国司法公正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河南通许政法:司法公正为人民
·司法公正可从最简单的一面来理解
·广西长洲法院开展“内外监督促司法公正”开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