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理论频道> 党史法史

司法公正:从独角兽到清官情结

2013-04-26 14:56: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法制报 

    人类的童年时代留下的记录,几乎无法寻觅,我们只能从远古洪荒的传说一点一点甄别,理出似是而非的线索,这实在太难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三皇五帝流转,人神难辨,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估计也有此困惑。万幸的是我们仅追寻法治建设的史迹,在历史瀚海里搜寻一些遗珍,就足够了。

    从有文字记载来看,尧称雄天下的时候,就开始依法治国,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分别派官员和诸侯加以统治。他倚重的智囊人物就是鼎鼎大名的皋陶,皋陶受尧委派,立法治理天下,规定父、母、兄、弟、子五伦,明确天子、诸侯、卿大夫、土和庶人五种身份,建立墨、剕、劓、宫、大辟五种刑罚。

    中国法制史把皋陶视为立法第一人。

    亦真亦幻说皋陶

    史书上描述的皋陶,几乎就是个怪物:脸是绿色的,嘴长得像鸟嘴一样。不管长相怎么不招人稀罕,传说中的皋陶铁面无私,辅佐尧、舜、禹三代君主,是我国上古史中一位有深远影响的人物。有一些文献把皋陶与尧、舜、禹合并在一起,统称为“上古四圣”。

    说皋陶是中国立法第一人,根据有三个方面,尧执政的时候,皋陶制定法规,执掌刑律;舜执政的时候,皋陶负责刑罚、监狱、法治;禹执政的时候,皋陶制定实施了传说中的我国的第一部《狱典》。皋陶怎么审案子,我们无从得知,不过有关他养的宠物獬豸,也就是独角兽的传说,我们并不陌生。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纵览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獬豸堪称一种法律符号,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时期,楚文王捕获一獬豸,就用他的皮毛做成冠戴在头上,取能辨曲直之意。很难想像头顶独角兽是什么造型,总之是难得的皮草装饰,上行下效,这种獬豸冠在楚国大为流行。秦代执法御史也戴獬豸冠,西汉也一样。到了东汉,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的饰品,而獬豸冠有个正式名称,叫“法冠”,执法官直接就叫“獬豸”。司法公正,人心所向,延续到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进入近代,獬豸仍被视为法律与公正的偶象。直到如今,许多司法部门的门前,还专门立两座威风凛凛的独角兽。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最高法院:坚守底线防范冤错案维护司法公正
·当前我国司法公正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河南通许政法:司法公正为人民
·司法公正可从最简单的一面来理解
·广西长洲法院开展“内外监督促司法公正”开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