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泉之下的李安民不虚此生。作为一个普通的基层公安民警,他生前的愿望竟以这样一种高规格得以实现。
2013年4月19日,中共陕西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在省委书记赵正永的主持下,会议决定追认李安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号召全省特别是政法系统向他学习……
李安民,生前是商洛市洛南县景村派出所的民警,2012年4月27日,为防止伤及群众,在控制一名持斧拿叉行凶的精神病人的过程中毫不畏惧,挺身而出,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壮烈牺牲,英雄的生命定格在37岁。
好雨中采访好人,心中凭添肃穆。4月22日,记者冒雨来到满目青翠的洛南县,沿着英雄走过的足迹,一步步走近他的生活,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李安民:人民警察这个职业,就是要在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
“去年的今天,安民还生龙活虎地在战友和亲人们的视线里,没想到,没过几天,他就倒在了血泊里……”
说起李安民,今年才32岁的妻子杨彩珍,一个瘦弱且坚强的女人,热泪涟涟……
2012年4月27日清晨,洛南县公安局景村派出所接到报警:柏峪寺镇东高村西河组精神病患者王敏荣病情发作,手持铁叉、斧头在村里狂喊大叫,扬言要杀人,村民十分惊恐,请求警方协助制服。
警情就是命令。原本打算送母亲到汽车站回老家后再赶回所里的李安民,急急对母亲说:“妈,有紧急任务,我要马上走,您自己到车站吧。”母亲不解地问:“妈来一趟不容易,你就不能请个假?”李安民说:“妈,警察前面是人民,干这个职业,就是要在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
对李安民来说,作为这个片区的民警,王敏荣这个名字并不陌生。43岁的王敏荣身强力壮,5年前受刺激患病,时不时拿刀在村里乱窜、谩骂威胁村民,曾用筷子刺伤父亲的脸,用木棒打伤母亲。后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是当地警方重点监控对象。
当李安民和同事刘伟在副所长张鼎带领下赶达现场时,王敏荣正一手拿着钢叉,一手拿着斧头,腰上别着一把菜刀在村里狂喊狂舞。
位于洛河之畔的东高村是个大村,全村有700多口人。自从5年前出了个“精神病”王敏荣,村里一下不安宁了。王敏荣一发病,村里老人小孩都不敢出门,村干部也拿他没办法。
为防止王敏荣伤害村里的大人小孩,李安民与赶来的巡特警大队民警用盾牌和防爆钢叉将王敏荣逼回他自己的院内一间小屋内,好意规劝。谁知,焦躁不安的王敏荣突然打开房门,手持钢叉、斧头向民警挥来。在千钧一发之际,李安民一把推开张鼎,大喊一声:“往后退,我来!”一个大步冲到前面,奋不顾身抢夺王敏荣的钢叉。当他一把夺过钢叉时,王敏荣挥舞斧头重重地砍在了李安民的额头上,李安民顿时栽倒在地。王敏荣又接连用斧头在李安民的背部、手臂乱砍,鲜血瞬间染红了警服……
战友们冒着危险从王敏荣身边救出李安民,火速送往医院抢救。当晚10时30分,王敏荣终于被警方制伏。
被紧急送往西安交大一附院进行抢救的李安民,一直与死神进行抗争,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5月28日11时壮烈牺牲。
噩耗传到东高村,村主任周抗明眼含泪水说:“安民是用自己的命救了全村人的命。”
噩耗传到洛南城,感动了一城人。数千人冒雨赶到公墓,向他依依告别。
李安民:群众遇到危险,公安民警要是向后闪,那是一种耻辱
在各类精神病患者中有一类叫狂躁型精神病人,也就是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俗称“武疯子”。
砍死李安民的王敏荣就是一个典型的“武疯子”。
据卫生部门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仅商洛市有重性精神病人达28738人,其中属“武疯子”精神病人5478人,洛南县有此类病人150余人。这些人由于受经济、家庭、信仰、个人意识等因素影响,接受治疗率不足30%。商洛全市因“武疯子”而引起的刑事和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年均发案率在120起左右。
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从2008年起由民政部门交给公安部门管理,这对公安部门无疑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尤其是在对“武疯子”之类精神病患者的管制和犯罪的处置更令基层民警头疼。
就是在处置这种复杂疑难案件中,李安民接受考验,受到了磨练,积累了经验。这个1999年从陕西省人民警察学校走出来的高材生,在处置“武疯子”暴力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睿智、果敢,让人刮目相看。
今年60岁的三要镇罗村村民吴克新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3月,罗村精神病患者吴川川发病了,李安民和当时的派出所所长接警后迅速来到现场,吴川川正挥着一把大铁锨满院子打他父亲,几十名群众在现场围观,吴川川见状,又挥着大铁锨向群众冲来。李安民凭借在警校、在平时练就的基本功,二话不说冲上前去,一个扫堂腿就把吴川川撂翻在地,当场制伏,及时避免了一场血案。
这一幕让吴克新怎么也挥之不去,他说:“要不是当时李安民头躲得快了一点,一锨拍下去就没命了。”
事后,吴克新好心“教训”起李安民,“你这娃咋不怕死哩,年轻轻的。”李安民笑着说:“叔,你没看当时现场有几十名群众,吴川川要是挥着大铁锨闯进人群来,弄不好要出人命的。群众遇到危险,作为一名公安民警要是向后闪,那是一种耻辱。”
李安民:乡亲们还不富裕,抽他们一根烟,吃他们一顿饭,脸都红
李安民活得很真实,也很清苦。在他眼里,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他和妻子杨彩珍结婚10年,租房住了8年,妻子一直没有工作,一家三口人全靠他每月3284元的收入过活。就是这3284元,李安民不仅要养家、养孩子、还要补贴父母,补贴在外上大学的侄女。尽管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李安民绝不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丁点私利。
2011年11月9日,景村镇韩湾村村民何花娥去西安做伤情鉴定,作为片区民警的李安民和民警张鼎一同前往,看到两位民警跑前跑后精心照顾自己,何花娥过意不去,非要请他们吃一顿饭。农村人的诚意有时是推不掉的。走进饭店,坐到餐桌,李安民悄悄来到结账处,压了300元钱,并小声嘱咐服务员就用这个钱来结账。饭后结账,当服务员告诉何花娥,饭钱已经结过了时,何花娥感动得不知说啥是好。
张鼎好心地说:“咱们陪何花娥来办事,这饭她请也不为过,再说,你本身就缺钱。”
李安民说:“乡亲们也不富裕,抽他们一根烟,吃他们一顿饭,脸都红……”
2011年9月,李安民出警途中,特意把辖区井霞霞的户口簿送过去。来到村里,找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到。听说井霞霞的叔父在附近一所学校当门卫,他就来到学校,把户口簿交给了井霞霞的叔父。井霞霞的叔父过意不去,非要请他吃顿饭,李安民说:“这是应该做的,饭是不能吃的。送一次户口簿,捎一次身份证,吃群众一顿饭,成了啥了。”井霞霞的叔父便到学校小卖部买了两盒蓝“白沙”香烟,非要李安民拿着,李安民更不接受了,拿着烟直接到小卖部给退了,然后将20元钱硬是还给了井霞霞的叔父。
井霞霞的叔父逢人就说这件事:“给人帮了忙连根烟都不抽,这样的民警好啊。”
翻开李安民从警10年的记载:共给群众办理出生登记3633人次,注销户口2138人次,迁出迁入3941人次,调解民事纠纷563起,处理各类刑事治安案件392起,办理身份证400余个,为群众上门送户口本、身份证500余次,没有一起案件被投诉,没有一次出过差错,用铁面无私的坚持和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李安民:对父母不孝,就谈不上对事业的忠,更谈不上对百姓的亲
“幸福的家庭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李安民常用这句西方名言来形容自己的家庭,他更用自己的人生领悟“对父母不孝,就谈不上对事业的忠,更谈不上对老百姓的亲”这句话激励自己。
李安民生长在洛南县古城镇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早年就患上半身不遂,丧失劳动能力,大哥稍有智障,嫂子病故,留下一个女儿,二哥患病尚未成家,全靠母亲支撑这个家。
在当地人讲究“有钱没钱看盖房,有势没势看墓地”的世俗世风中,李安民的家不起眼,简陋陈旧。
李安民穿上了警服,有了收入后,他深深记住好强的母亲的一句话:“你哥很难,你咋也得帮忙让侄女把书读完。”于是,在侄女读高中的时候,李安民就把侄女接到城里,到洛南中学读书,所有费用他一人包下。侄女考上大学之后,他每学期都要拿出几千元补贴给侄女。
片区民警的忙,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但是再忙,李安民每周宁愿不回自己县城的家,也要抽空回老家看望父母,为父母洗头洗脚,干这干那,不声不吭地尽着一个儿子的责任。
正是这份孝心的浸染,培植了李安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真心实意。
2010年12月,李安民从工作了8年的三要派出所调到景村派出所。作为柏峪寺镇的片区民警,仅一年半时间,他就跑遍了辖区的20个村,100多个村民小组,对辖区1.5万人口的状况了然于胸。
“把群众的事装在心中”,李安民实实在在履行到行动中。
李安民有个习惯,每天早上去片区时,他都要到户籍室问户籍民警:“我去柏峪寺,有没有群众的身份证、户口簿捎过去。”
同事不解地问:“你不嫌麻烦?”
“片区的群众要来所里办事,近的20多公里,远的40多公里,这一来一回最少要一天时间。群众办证要来一天,照相要来一天,回头来取还得一天,我这顺路一捎,他们就省了一天。”李安民笑着说。
一年多时间,李安民就为群众“捎”去了500多个身份证、户口簿。
柏峪寺镇前河村村民张红茹长期外出,被村上注销户口。今年4月初,张红茹来派出所咨询补办事项,李安民把需要补办的材料给她一一写清,叮咛她手续补全再来办证。过了几天,张红茹把相关手续带来后,李安民按照程序上报,很快把户口办好了,还专门给张红茹打电话说:“户口办好了,过几天我给捎过去,你就不用再跑了。”谁知,还没等她拿到户口簿,李安民就出事了,采访中,张红茹满含泪水哽咽着说:“李民警把咱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我连句感谢的话还没说,他就走了……”
三要镇罗村70多岁的陈大爷至今还记得:三年前的一个傍晚,儿子陈龙山喝酒喝多了,骑着摩托车直接翻到路边的深沟里,车翻下去人当时就休克了。当时天已经快黑了,路过的群众赶紧打了110报警。正在值班的李安民快速赶到现场,二话不说,叫来急救车,直接把人送到县医院,还把自己身上的钱全垫了进去。钱不够,他又回到所里,打了借条,凑了两万块钱又送到医院,直到把人救过来。
陈大爷伤心得说:“李安民救了我娃一条命啊!他比亲人还亲……”
生命定格在37岁的李安民,没有给妻子和9岁的女儿留下半句嘱托,没有给年迈的父母留下一句遗言,却给老百姓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念想……
(记者 冀平 马黎)
·陕西宝鸡:征集“拿手戏”提高实战技能
·追记陕西西安临潼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书田
·陕西铜川耀州警方破侵财类案件128起
·陕西咸阳交警建微信平台提供违章查询等服务
·陕西启动"千所万人抓化解、力促三秦大和谐"行动
·陕西镇安法院“四个严查”积极改进司法作风
·陕西镇安法院“四个严查”积极改进司法作风
·陕西交警护送10批救援队伍入川
·陕西西安一线民警“法治梦”里有担当
·陕西渭南检察院从源头预判风险化解社会矛盾
·陕西西安:“书田走了,但他留下的更多”
·陕西消防集结400名救援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