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刚上班,法庭里来了一位气势汹汹的男青年,一进办公室就冲着庭长问:“你们打电话让我来有啥事?是不是刚我媳妇来这里起诉我?”正在低头办案的庭长听了一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庭长抬起头来,礼貌地对那个男青年说:“小伙子,有什么事,你坐下来给我说吧,别火气这么大。”男青年坐下来,依然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大声吵嚷着:“我刚听说我媳妇到你们这里来起诉要和我离婚,她凭什么和我离婚啊?明明是她做事情没天理,你们怎么还受理了呢?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啊……”接着,他愤怒地数落了他妻子一堆的无理和过错,庭长耐心地倾听着,并没有因为他所诉说的与工作无关而打断他。
男青年诉说了大概20分钟左右,庭长这才开始回答他一系列的发问,给他讲解事情的经过,并告诉他如何应诉,该做些什么。听了庭长的一番讲解,他才明白了一点点儿。但他依然对妻子起诉他这件事很恐惧,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生怕因为妻子是原告,自己是被告,有理也会败诉,所以他态度很消极,拒绝接收相关应诉材料,拒绝在送达回证上签字。见他如此不懂法,庭长又开始给他耐心地讲解,告诉他原告和被告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原被告的身份对判决没有任何影响,法庭是依法办事,只要有理有据,法律会保障他的权利,法庭也一定会做出公正的裁判。并告诉他接收应诉相关材料,签字只是一个程序,不必害怕,回去好好准备答辩,收集相关证据才是重要的事情。他听了这些,才明白了所以然,放松了许多,心中的怒气也消失了许多,说话也不再那么冲了。
庭长见他情绪平静了,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伙子,我工作这么多年来,很少见你这种一进来就冲我气势汹汹的人。看你刚才怒气很大,我一直没有打断你,等你发泄完了才给你讲这些。你要知道你与你妻子有矛盾,与我们法庭没有任何关系,你不能把家庭矛盾发泄在我们身上,她来我们这里起诉,我们处理这件事情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并不会因为任何私人恩怨而偏向谁,我们都是秉公执法、依法办事的。你一进来就对我如此不礼貌,言语和语气都非常激烈,而我一直未对你发脾气,坚持耐心的讲解你不懂的问题。你一直没把我放在眼里,而我从始至终却没有因为你是一个农民而歧视你、不尊重你。相反,我还站在你的角度,替你着想,觉得你不懂法律,理解你猛然接到法庭传票的恐慌,所以才认真的给你讲解了那么多。无论怎样,年轻人应该有点礼貌,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的工作。”庭长的一席话,说得那个男青年惭愧得低下了头,连声向庭长赔礼道歉,请求庭长原谅他刚才的不敬,庭长笑着说:“没关系,回去好好准备应诉吧,开庭时候见。”
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我对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我来法庭后庭长以身作则给我上的第二堂课:学会尊重他人。我想那位男青年此次前来法庭应诉,无论胜诉无否,他的收获一定也很大。一是庭长以他的行动教育了他要学会尊重他人。二是庭长给他传授了相关法律知识,让他知法、懂法,从而不再茫然惧怕诉讼。
一天,给远在外地的二伯打电话,二伯询问我工作、生活如何。当得知我被调掉基层法庭工作时,二伯对我说:“你要干好工作,得先学会做人。做人得先从尊重每个人做起,不管是扫大街的、看大门的还是干什么的,你都应该尊重他们。他们身上都有我们可敬可学之处,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看了任何人。你在基层工作,接触的是一些朴实的老百姓,对人家一定要客气点,尊重点,这样你的工作也会开展的更顺利。”听了二伯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来到法庭工作,我亲眼目睹了一些庭审现场,每天看庭长如何接待当事人、如何审理案件、如何做调解工作等等,收获颇多,也学到了一些工作方式方法。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法官,审理案件时应该做到四个“心”:第一,用心办案,秉公执法,作出公正的判决,使法院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和信赖;第二,耐心向当事人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使当事人知法、懂法、守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第三,热心向当事人介绍法院工作业务,消除当事人对诉讼的恐慌,使当事人理解和支持法院工作;第四,细心向当事人讲解为人处事的道理,积极引导当事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当事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尊重别人的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当别人不尊重自己时,依然能以礼待人、尊重别人,这是一种宽容的大度,一种良好的修养,一种高尚的美德。作为一名法官,更应该有此种美德,用心尊重每一位当事人,耐心倾听每一位当事人的心声,用法为每一位当事人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