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校园伤害纠纷涉诉情况调研

2013-04-25 15:31: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学生在校期间,因各种意外事件引发的人身伤害时有发生,每一起意外伤害的发生,不仅给受害者本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给家庭学校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带来无形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积极预防校园伤害纠纷对于减轻家庭和学校负担,稳定校园教学秩序,有效降低司法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提出预防纠纷对策。

    一、法院方面

    1.树立调解优先的审判理念,以和缓的方式化解纠纷。校园伤害案件的当事人主要为学校与学生,二者在诉讼中是原告与被告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又是教育的提供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在处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为了良好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既要处理好诉讼中的关系,也要兼顾诉讼外的关系,这就要求处理校园意外伤害案件过程中,充分考虑诉讼主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尽量避免因诉讼中关系影响诉讼外的关系。为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法院在校园伤害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应树立调解优先的原则,鼓励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协商,尽力促成当事人之间达成一致意见,软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2.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借助多方力量化解矛盾纠纷。针对一些分歧较大的案件,引入社会力量进行调解,整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工委、社区等多方资源,联合调解、多方调解,力争做到案结事了。通过个案的审理,与各相关单位形成联合调解机制,并落实各单位联系人,建立疑难复杂案件联合调解工作小组。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多方调解、联合调解的工作机制,化解纠纷。

    3.搭建司法建议平台,联手学校力量,联动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要不满足于就案论案,通过案件的审理,及时查找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向对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力争做到审结一件,预防一批,避免同样的校园伤害事件重复发生。

    二、学校方面

    1.熟悉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掌握法律法规。学校还应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形式,对学生经常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增强学生自我预防、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助、互相救助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将教育落到实处,抓到细处。

    2.加强教师管理,规范管理模式。学校要加强对老师工作责任心的强化,要求老师切实履行好管理、教育、保护义务。学校应进行一些基本医疗知识的培训,伤害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损害发生,对受伤害的学生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及时将相关情况告知家长。严禁老师体罚和变相侮辱学生。

    3.排查安全隐患,健全安全管理。学校要制定治安保卫、教学安全、设施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加强制度落实,从源头上规范学校的安全管理模式。学校应加强对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制定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学校的活动保护措施也要做到位,特别是在进行有一定伤害风险的体育活动时更要加强。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充分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对体质特异学生保护,避免不适合某项体育运动的学生参加该项运动。

    三、家庭方面

    1.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理性维权。一旦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家长要沉着冷静,树立救人第一的思想,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对于责任的分担,家长应严格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权,避免纠纷的扩大化。

    2.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防患未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向子女灌输校园安全知识,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家长要教育学生不但要遵守课堂常规,还要遵守课外活动常规,做到不逞强,规范操作,消除事故隐患。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采取多种方式向子女传授一些事故自救的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3.做好子女品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在日常教育中,家长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分歧,学会与人相处,宽以待人,避免过激的行为造成伤害事故。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光山校园伤害案嫌疑人被公诉
·校园伤害 先厘清责任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