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法院开发区法庭是个年轻的法庭,成立于2011年12月,辖区之内人口多、企业多、矛盾多。法庭庭长钱德华带领一个主要由80后年轻法官组成的审判队伍,克服困难、恪尽职守,一年内法庭在南通市30个基层法庭位列第一方阵。
助力辖区经济发展
法庭辖区内制造产业小微企业众多,在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压迫下,很多企业都面临货物大量积压、货款难以收回、资金链紧张引发的“刺头案”。
钱德华一肩挑起法庭“老大难”,从审查立案、诉前保全、调查取证、异地调解到督促执行,全套繁琐工作一并承担,办结辖区企业异地客户拖欠货款案件30余件,全部及时处理到位,无一遗留执行难问题,获得辖区企业一致好评。
在某机电企业诉陕西某公司支付货款案件中,周末接到原告提供的财产线索后,钱德华当日晚上即赶赴陕西查封、冻结财产,并在向被告直接送达应诉文书时在被告住所地直接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在外地即将案件成功调处,监督被告履行了付款义务之后将被告财产直接解除保全,在维护了辖区企业权益的同时保障外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积极化解基层矛盾
基层法庭是法院司法工作战线的最前沿,面对最多的就是辖区群众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这些案件看似法律关系简单、诉讼标的很小,但实际处理起来,工作极难开展。但钱德华就是凭着热情和韧劲儿,让横眉冷对的邻里、亲戚、夫妻之间冰释前嫌。
一起通行权纠纷中,张、李两家因为宅基地、承包地间农村道路宽度和沿路筑墙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两家甚至拳脚相向。受案后,钱德华多次赶到乡下纷争地块进行实地测量,并询问乡邻道路历史情况。积极会同乡镇规划干部、人民调解组织、村委会共同对双方开展调解工作,摆事实、说道理,最终劝服李家放弃沿路筑墙行为,并动员乡镇和村委会在农地道路附近竖立标识、提供保护,防止过往运输三轮车侵害到农户承包田和威胁村民人身安全。
勤于磨砺审判技能
开发区法庭是一个以80后年轻法官组成的新集体,钱庭长要求干警们一定不能失去青年法官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渴求知识、希望进步的进取之心,带头精研技艺,磨砺审判技能,在裁判文书上精益求精,在审判技能上勤于总结、在法律更新上“锱铢必较”,每月定期开展业务总结会、新法学习会,经常在庭内开观摩庭,大家一起提意见、汇经验、求改进,全年法庭所出裁判文书无一为中院发回、改判。特别是在新民诉法、买卖合同解释、道路交通事故解释、小额诉讼规则等新法出台之后,更是自己出资为全庭购买最高院法律、法规解读读本,带头撰写学习体会和学术讨论论文,为青年干警树立了一个“学习不服老、进步无代沟”的治学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