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学理论

制约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症结何在

2013-04-25 11:17:3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4月26日是第1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是什么?制约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症结何在?对此,观点纷呈。

    这一点可以从频繁召开的知识产权学术会议管窥。4月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一届东亚知识产权论坛”、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办的“互联网治理”讲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机构主办的“纪念南湖论坛十周年暨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先后召开。上述学术活动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国际间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国家战略等问题,成为知识产权理论界和实务界研讨的焦点。

    而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曲三强则将知识产权执法问题纳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公众关注视野。他表示,“现在许多问题都是出现在知识产权制度的推行上,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得很多侵权者抱有侥幸心理,导致以较低的侵权成本获得很大的违法收益,在这种状况下侵权行为很难得到遏制。”

    但在笔者看来,制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症结还在于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和意识尚待升级转型。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吴汉东教授就曾撰文表示,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基本上是“强迫型学习”的产物。过去三十年,全社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基本是源于外在驱动力,公众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其淡薄。

    在某些政府官员和司法官员的传统认识里,中国的产业不能完全自主生产高技术产品和创意产品,大多靠生产山寨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赢利。跨国公司基于研发优势获取知识产权后,利用手中的专利、商标大棒压制和打击国内企业的发展,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势必会对地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在许多企业的传统认识里,生产仿制产品,把精力集中在打价格战上也能获取巨大收益。而进行创新,风险与难度实在太大。在大部分民众的传统认识里,知识产权不是财产,可以任意占有或侵犯,购买盗版光盘或非法从网上下载电影等行为并不违法。

    一边是立法的外在驱动性保护要求,一边是社会自上而下的传统观念和现实考量,两种力量谁占上风,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何过去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逐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地区和领域里侵权活动仍然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对于政府而言,是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影响我国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技术升级和企业改造。对于企业而言,以低工资、低福利、低劳动保障的劳动力价格来维系相对竞争优势,并以污染环境、耗费原材料为代价的“肢体经济”模式,将随着我国人力资本成本的增加以及环境要素的制约而受到严重冲击。国内企业只有加大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在未来长远发展中保持竞争力。

    市值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名列前茅的腾讯公司,一直在通过自主创新和建立复合型防护体系建立其核心竞争力,包括域名、版权、商标和专利。即时通讯应用QQ已经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快速成长起来的微信是腾讯最知名的创新产品之一,成为腾讯进军海外市场的利器。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播出以来,在荧屏掀起一阵收视狂潮。中国版《我是歌手》的版权其实来自于韩国原版人气电视节目《我是歌手》。湖南卫视购买韩国原版《我是歌手》的版权,既可看成是传媒企业对文化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尊重,也是其为防止国内其他电视综艺节目跟风抄袭而采取的法律手段。

    可见,如何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启动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在驱动力,依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值得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界思索的重要课题。(刘卉)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上海市二中院关于知识产权诉讼调解机制的调研报告
·河北省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五年上升116%
·2012年安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件
·湖南省公布2012年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北京二中院知识产权审判服务首都文化产业调查

·北京二中院知识产权审判服务首都文化产业调查
·非遗产品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江苏镇湖苏绣被纳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南京法院:侵犯知识产权也会构成刑案
·河南洛阳中院发布白皮书保护知识产权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