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公共舆论抨击所谓“中国式过马路”,抨击的重点大多放到了行人身上——只要人凑够一拨,一拥而过,而不管信号灯是红是绿。原因呢,一句话:素质太差!
这可不太公平。“中国式过马路”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不能只批评行人。甚至一定程度上说,行人这么着,也是被逼无奈。
一方面是没有足够使用的过街设施。我们的城市交通,基本上是以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街道往往修得很宽,中间还隔以铁栏,几站地也没有一座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有的道路甚至连斑马线都没有划。望着飞驰而过的汽车,大量行人只能积压在路边道口,一有空隙,自然一发不可收。有警察训斥一个横穿马路的老太太:你为什么不多走几百米从路口那边过?老太太答曰:人生有几个几百米?这句答话受到一些人的嘲讽和批判。我们为什么不想想,既然几百米才有一个路口,为什么不在这里修一座天桥方便行人过街?还是没有把行人权利当成回事。
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形成行人优先的驾车文化。我曾去过欧洲多国,所到之处,几乎都是车让行人。越是这样,行人越是自觉,形成了互相礼让的文明秩序。我们正好相反,车强人弱,行人若不“团结起来”扎堆儿过,你可能在那里站半小时也过不去。可是我们有些人连“行人优先”也批判起来了,真让人难以想象这些批判“不文明”的先生们自己的文明程度了!
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汽车面前,行人应该被给予更多的关照和包容。更何况,如今汽车成灾,尾气污染导致雾霾连天,更应提倡绿色出行,“能走路,不开车”。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还是要更多地反思一下行人以外的因素吧。(残 墨)
·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
·河北承德培训协管员应对“中国式过马路”
·微观天下:北京交管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青海西宁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行为
·北京将严惩中国式过马路“带头”者
·“要你管”道出中国式过马路症结
·“要你管”道出中国式过马路症结
·“中国式过马路”为何管不住? 罚款处罚难度大
·沈阳整治“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 在惠州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