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黄卫华:独自爬上危楼背下85岁瘫痪老太

2013-04-25 09:02: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口述人:绵阳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 黄卫华    

    记录人:记者 台建林

    人物特色:39岁,荣立四川省公安系统抗震救灾二等功。曾全程参加过汶川“5·12”特大地震抢险救援行动,有救援经验,懂安全防护常识。

    4月20日地震时,出于职业敏感,我立即操起电话请示领导。电话不通。我就驾车赶到单位,主动请缨前往灾区。我的请求得到了批准。

    我们绵阳警队到达芦山极重灾区,是当天17时。高强度余震频发,我没在意。我是经过5年前那场大震的洗礼的。

    22日凌晨0时30分,我正在街面带队车巡,得知在一处倒塌的出租房屋内,一名叫王春的36岁男子可能被埋。

    我只身冲进危楼,穿过仅一人宽的过道,来到倒塌的出租房。原来三层的楼房已坍塌到不过一层高,两侧高耸的墙壁随时可能再次淹没我站立的区域。

    废墟上,在寂静的深夜中,我反复呼唤王春的名字,拨打他的手机。失望的是,他的手机还通着,但始终没有回应。

    手机通着,就有希望。我第三次冲进危楼,钻进坍塌的房间,在王春可能睡觉的房间一遍又一遍喊着他的名字,直到确认无生命迹象,并等到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才离开。

    21日13时20分,5级强余震再袭芦山。我正在县城南街带队巡逻,看到四周建筑不断有断裂物从高处落下,感到情势不妙。前日巡逻时,我已了解到这一带是县城震损重区域,且砖混结构的旧建筑,很难抗住强余震。我立即率民警冒着危险快速沿街巡逻搜查。

    我们来到“广福苑”查看房屋损毁、有无人员受伤情况时,无意中得知,旁边的县人大居民楼一位瘫痪的老太震后没见踪影。据了解,85岁的老太有个60多岁的儿子在外地,家中仅有一位保姆照料老人。地震发生后,老人体瘫行动不便,保姆无法将老人成功救护出楼,便一直呆在危楼中。

    我一面让身边民警呼叫120急救,一边独自冲上危楼,要求老太和其50多岁的保姆撤离。但几番劝说无果。

    由于余震随时可能再次袭来,二位老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我在保姆的协助下,果断地将老太背下危楼。尔后,又找到一架梯子,将立在墙边的单位大吊牌放在上面,并铺好被褥,做成一个“担架”,将老太抬上刚刚赶到现场的救护车。

    这时我已满身灰尘、大汗淋漓。顾不得休息,我陪同医护人员将老人转送至芦山县人民医院安置治疗,又投入到巡逻任务中。

    21日下午15时40分,我正在执行巡逻任务,听到绵阳救援警队要抽调40名警力组成太平救援分队,前往极重灾区龙门、宝盛、太平沿路一线,为拥堵在路上的受灾群众提供救援,保沿线交通畅通平安。我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最艰巨、危险性更大的震中地带去参战。带队领导考虑到我已连续巡逻了8个小时,要求我休整。我婉言谢绝。

    公路上,大量撤离的受灾群众与前往救援的队伍、志愿者密集往来,交织在一起,常常拥堵在一处。

    我和队友们不顾强余震,滚石、滑坡等次生灾害危险,一面疏导交通维护秩序,指挥车辆和人员安全有序进出,一面救助沿途伤员。由于连续奋战,体力不支,我晕倒在地。经过短暂休息,又投入到紧张的疏导工作之中,以坚韧与耐心确保“生命通道”的畅通。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关注芦山地震:灾区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
·记者连线:芦山地震最新情况
·关注芦山地震:校园损多毁少 体现避难功能
·新一届政府应对芦山地震: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关注芦山地震:武警消防官兵的身影
·关注雅安芦山地震:内蒙古自治区多部门组织集结救援队 时刻待命驰援地震灾区

·关注雅安芦山地震:内蒙古自治区多部门组织集结救援队 时刻待命驰援地震灾区
·民政部再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增调3万顶帐篷
·绵阳消防官兵徒步挺进芦山地震灾区救出两名被埋压群众
·关注芦山地震:芦山地震 牵动我们的心
·《焦点访谈》:直击芦山地震救援(二)
·芦山地震灾区“孤岛”宝兴县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