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警务、留爱在社区。”4月19日,记者刚走进浙江省海宁市公安局海洲派出所成园警务室,就被墙上的这几个字吸引。社区民警宋杰递上了印有二维码的名片 “推销”自己:“直接扫描就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宋警官说防范’。”而他的搭档、女民警李彩霞则十分专业地带记者到“市民安全防范体验中心”进行了亲身体验,让人耳目一新。像这样让民警“心爱”、受群众欢迎的新型城乡社区警务室,嘉兴市将在年底前建成360个。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之地,如何构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富有嘉兴特色的现代警务机制?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李浩说,嘉兴市公安机关坚持从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局出发,推进以情报信息一体化、城乡防控一体化等为主要框架的“一体化警务”建设,着重抓住城乡治安一体防控这个关键和落脚点,用心为人民群众打造管控严密的平安高地。
一体化布局建成覆盖城乡的多级防控圈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嘉兴城乡边际越来越模糊、城乡居民生活日益融合,社会治安也呈现出趋同性等特点,这就对城乡警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城乡防控一体化并非城乡防控一样化,既要符合城乡治安同质化的趋势,又要尊重城乡治安差异性的实际,通过一体化布局,建成覆盖城乡社会的多级防控圈。”嘉兴市公安局副局长姚钰明说。
空中有监控、街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社区有联防、室内有技防、自防有体验。如今在海宁,全市3000多个视频探头实时守护群众安全,这个投入9500万元的“天眼”工程启动以来,已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3000余名。
嘉兴街面网格化巡逻和街头巡防岗相得益彰:城区出入口、城乡接合部、水陆交通要道和案件多发地等城乡防控层次被通盘考虑,市、县、镇(街道)三道防线被统筹健全,实现了“日常查控、战时封堵、站卡互补”的实战功能,真正形成了疏而不漏的“天罗地网”。
不仅如此,人防技防结合互补的观念深入民心。目前,仅海宁市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就已安装安防报警器1600余台、视频监控14000多个,还为1.38万户农村居民安装了多户联防报警装置。“有情况一按钮就能通知邻居,吓跑小偷,效果很不错。”斜桥镇华丰村村民殷海林深有感触。
每个警务室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今年25岁的女民警凌燕原是一名派出所内勤,去年6月被选派到西环警务室担任社区民警。与她同时下到社区的,还有同样情况的17名女民警。这样的做法,使得海宁全市的社区民警数已占到派出所警力的33.9%。“老少配”、“男女配”等勤务模式让警务室警力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我们提倡‘一室一品’,就是要结合各村各镇的风土人情来创建警务室的品位。”海宁市公安局副局长何玉锋说。目前,海宁已建成并投入运转的19个重点警务室,个个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在优化警力配置的同时,科技手段的配套也得到了“转型升级”。移动警务通、笔记本电脑、信息采集仪等“新三样”替换了登记簿、单、表等“老三样”,让以往零碎的口袋信息变成了规范强大的数字信息。全市80个警务室还将实现公安网络全无线,达到基础信息的即时采集录入、快速查询反馈,使工作效能呈几何式提升。
安全防范宣教成为民警的“分内工作”
环境卫生、宅基地纠纷、家庭矛盾等是110指挥中心最头疼的报警内容。管了,非警务内容叠加矛盾,产生连锁反应,严重消耗警力资源;不管,则落下治安隐患,小事变大事。但自从“公调对接”机制建立后,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观。
在接到一起高层楼盘与平房居民纠纷的报警后,余新派出所调处分中心迅速启动对接,“和阿姨”、“老娘舅”等民间调解力量及时介入,依托政府主导的联调平台,让这起闹了3个多月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种新型矛盾调处机制解放了警力,让更多民警能够专心于打击防控等主业,提高了警务效能。
随着城乡防控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安全防范宣传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各警种民警的“分内工作”。嘉兴市公安局嘉南湖分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董梁介绍说,他们的四个武装巡逻小组在进行网格化巡逻的同时,还会在休息间隙利用微信摇一摇功能,对周围1公里以内的群众进行防范宣传和提醒,这样的方式在年轻朋友群体里拉起了一张 “心防网”。
“平安是基本的民生保障,城乡防控一体化关键在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统筹调配城乡警务资源,织密街面、社区、视频等七张防控网,最终目的是让城乡百姓都能平等共享平安建设的成果。”嘉兴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李浩说。(记者 谢 佳 通讯员 方 勇)
·浙江云和公安为雅安籍务工人员排忧解难
·浙江嘉兴建360个警务室推进城乡一体化警务
·浙江宁波今年最大贩毒案告破
·浙江义乌:夺命“黑诊所”从此难以立足
·浙江义乌推出品牌项目服务160万流动人口
·浙江三支救援队在川战斗并平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