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平安中国行
“作为河北重要的‘民心工程’,河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将平安建设作为构建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大举措,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实现顶层与基层、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河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王会平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王会平介绍,近年来,河北省用民意牵动工作重心,建机制激发各方活力,确保了全省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有效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2012年,河北省群众安全感在连续多年上升基础上又有提升,并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省。
顶层设计:立法立规制度有保障
“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影响着经济发展环境,基层平安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离不开顶层制度的精心设计。”王会平说。
2011年以来,河北省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平安河北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将平安河北建设列入省“十二五”规划和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社会治安重点地区认定标准》,推进平安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近年来,河北省共对427个重大项目实行省级挂账督办,对93个存在稳定风险项目叫停或暂缓实施。河北省还制定实施了《设区市社会稳定指数评价办法》,将可防性案件、群体性事件、安全事故等12个方面、52项内容纳入评价范围,每月对各市进行考核,建立起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落实了党政领导抓社会稳定的责任,深化了党政统揽、政法担当、部门履职、群众参与的“大维稳”格局。
2013年1月,河北省某县发生私屠滥宰注水牛肉问题后,河北省维稳办根据《设区市社会稳定指数评价办法》,给予该县所在市当月设区市稳定指数评价体系中记3分的处理。
2013年,在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提出“群众安全感上升、恶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全面下降”的平安建设“一升三降”目标,要求把河北打造成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区。近期,河北省综治委抓紧制定平安建设三年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步骤,为平安河北建设勾画出清晰的“路线图”。
2012年以来,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在残疾人保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劳动关系、食品安全、社区建设、企业信用征集等方面出台了5部地方性法规、9部政府规章和40多个规范性文件,为平安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以人为本:把平安送到群众身边
平安建设是河北省综治工作的“重头戏”。平安乡镇、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企业等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把平安送到群众身边。
整合社会治安志愿者、义务巡防队员、治安中心户长、楼院长、人民调解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以县为单位成立平安建设志愿者协会,建立登记、培训、考核等制度,目前全省平安志愿者队伍已近80万人,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邢台市推行平安创建“一网三会、物居合作”模式,群众安全感4年上升了5个位次;邯郸市在全市5678个村全部建立起警务室,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25%,民转刑案件下降18%;石家庄市在街头建设了1l0个视野通透、外形美观、功能齐全的综合警务服务站,近3000名警力24小时巡控在街面,零距离服务群众……
河北全省所有的村建立起综治工作站,共建成综治小区18.8万个、综治小组83.1万个,拥有专兼职巡逻队员42.6万人,全省农村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和信访量明显下降。
管理创新:引创建模式深刻变化
从理念、方法、手段到机制,全方位创新为河北平安建设工作模式带来深刻变化。
家住唐山市路南区惠民里社区的赵先生楼上租住的年轻人经常半夜才回家、吵吵嚷嚷,严重影响邻居生活,社区网格员得知情况后联系房主,与房主共同劝说承租人向赵先生道歉,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唐山市路南区,“网格化管理”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综合平台和信息系统,215个网格的各类信息纳入系统管理,31个部门的事项可在指挥中心平台受理,真正实现了“‘网’住社区大小事,解决问题不出‘格’”。
在平安建设重点工作中,河北省建立起对接指导机制组织各综治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切实加大对各地特别是试点地区的对口帮扶和系统指导力度,推动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日排查、周调度、月汇总、季分析”滚动排查预警机制的推行,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河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的不仅仅是党委政府,还有众多行业性调解机构和民间组织。保定市自2010年5月成立河北首家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以来,通过采用现场处置、依法调解、合理赔偿、严打“医闹”、积极预防等方法,构建起“一站式”医患纠纷调处工作格局。石家庄市继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之后,成立了医疗纠纷调处中心。在廊坊市,一支由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组成的“夕阳红”社会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街头、社区。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631起案件。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安建设需要,在河北省保监局、省人保公司和省综治办的联合推广下,河北积极推行治安保险,相关保险产品已增至11种,累计承保农户501万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全区各类治安、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票否决:谁忽视平安就否决谁
如今,在河北各地,提拔任命、评先争优、资格称号认定等等,任何综治成员单位和领导干部要取得这些部门荣誉和“人生进步”都要过一道槛,这道槛就是当地的综治委。
2012年初,河北省综治委、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联席会议,对群众安全感低于60%的5个县(市、区)实施了一票否决警示。2012年以来,河北省、市两级共对17个地方(单位)实施了一票否决警示,对14个地方(单位)实施了一票否决。
按照《河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警示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治安秩序混乱、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群众意见较大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和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组织,给予一票否决警示。同一年度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被两次以上一票否决警示,且在限期内未能改变治安落后局面的,对其实行一票否决。
正是在“一票否决权制”、综治考核制的有力推动下,河北社会治安形势连年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2012年,全省172个县(市、区)群众安全感测评全部达到60%以上。
河北邢台市综治办主任徐涛明是在综治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的“老综治”了,对于这些考核与监督机制,他说:“量化考核使得分多少一目了然,一票否决让大家的工作充满了紧迫感,这就激励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必须想方设法推陈出新,激发综治工作的活力。”
“平安创建”在燕赵大地深深扎根,开花结果。(记者 马竞 实习生 周宵鹏)
·河北:信息化让消防应急作战指挥'耳聪目明"
·河北迁安成立交通运输巡回法庭
·河北廊坊两级检察长签订廉政责任状
·河北邢台司法局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见闻
·河北邯郸市律师积极服务法治政府建设
·河北万全交警专项整治无牌无证摩托车
·河北万全交警专项整治无牌无证摩托车
·河北灵寿检方受理石市首例强制医疗申请案
·河北黄骅边检站官兵为灾区人民祈福
·河北承德培训协管员应对“中国式过马路”
·河北廊坊建成1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河北石家庄市红十字会收到向灾区捐款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