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法院离婚这么快。”近日,一名姓龚的小伙子在遂川县人民法院草林法庭拿到法官主持签订的离婚协议书后感叹。一起本来要经过立案、开庭、宣判等一系列程序的案件未经立案就得以化解。草林法庭副庭长郭建军告诉《新法制报》记者,该庭每年要在诉讼外化解纠纷近400件,而立案审理的案件仅200余件。
4人法庭◎管辖11个乡镇25万人口
“草林法庭4个人管了近半个县。”遂川县法院院长卢和平介绍说,遂川县有23个乡镇,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5万人,而草林法庭管辖了11个乡镇、25万人口,辖区总面积1330平方公里,是全省管辖范围最大的法庭,管辖的人口数甚至超过了很多县级法院。
据了解,近几年,草林法庭每年受理的案件从来没有超过300件,数量最多的2011年,也仅287件,这个数字仅仅相当于一个管辖5个乡镇几万人口法庭的年审案件数量。
11个“据点”◎织就无缝诉前调解网络
“我们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案外。”郭建军说。法庭设立之初,年受理案件达到了600多件。因为正常的诉讼程序较为复杂,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除了简化诉讼程序外,更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诉前调解。
为了更加方便地开展诉前调解,草林法庭在管辖的11个乡镇设立了巡回审判点,这些巡回点不但是法庭巡回审判的场所,同时也是法庭探访社情民意,主动发现和处理纠纷的“据点”。
法庭管辖的乡镇大部分都还保留着“逢圩”的习俗,其中的草林圩场更是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亲手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圩场。每逢这些圩场的圩日,法庭都要派出法官到设立在圩场的巡回点驻守办公,接待群众,现场调处纠纷。
记者发现,这些巡回点不仅张贴了法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每个乡镇还有4~5名司法协理员,司法协理员的联系电话也都在巡回点予以公布。法官不在巡回点办公时,这些司法协理员便是法官发现矛盾的得力助手。通过“巡回点加司法协理员”的模式,草林法庭织起了一张覆盖整个辖区的诉前调解网络。
通过这张网,草林法庭辖区内大量的矛盾纠纷都没有经过诉讼程序就得以解决,仅2012年,草林法庭就在诉前调处有记载的纠纷371起。
“我们是能不立案尽量不立案。”郭建军介绍说,除了主动发现矛盾纠纷,法庭对前来起诉的案件也不会立即立案,因为法庭受理的主要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借贷纠纷和损害赔偿案件,这些案件大部分都可以在诉前解决。法庭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确立了不同的调解方法,基本的模式是:发现纠纷、调处纠纷、调处不成功再立案受理、受理后再进行司法调解,穷尽调解措施之后才能判决。有的案件比如相邻纠纷还会委托当地的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
百张笑脸◎“笑脸墙”背后有故事
在草林法庭,记者看到一面巨大的“笑脸墙”,笑脸墙由一张张照片组成,照片里留下的都是当事人的笑脸,记者数了数,共有120多张。郭建军告诉记者,法庭对调处好的纠纷,都会给当事人拍上一张照片,还有不少是法官和当事人的合影。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郭建军指着一张照片告诉记者,照片里的黄老太62岁,去年在外地煤矿打工的儿子不幸因工死亡,矿上赔了30多万元的赔偿款。黄老太怕儿媳改嫁,将赔偿款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经法官调处后,黄老太与儿媳对赔偿款进行了合理分配,二人都在照片里留下了笑脸。
郭建军说,调解时遇到转不过弯来的当事人,法官就会把他领到笑脸墙前,给他讲照片里的故事,很多人都是听了故事后再把自己拍到笑脸墙里去的。“我们相信这样的笑脸会越来越多。”郭建军表示。
·河北永年法院诉前调解因案制宜
·辽宁法院开展源头化解、诉前调解工作纪实
·河北邢台:以和为贵的诉前调解室
·诉前调解使纠纷以“和为贵”终结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纪实
·四川广元利州诉前调解彰显司法能动
·湖南泸溪法院建便捷机制 诉前调解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