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提示

抚慰地震受灾群众,哪些话不宜说?

2013-04-24 09:37: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法制报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许多志愿者前往灾区救援,中科院也派出专家赴灾区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然而,在安慰伤者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往往会适得其反。昨天,一条关于“地震心理干预,哪些话千万不能说”的微博,引起心理学界和网友们的大量转发。

    网友@温莎心理专门为地震心理援助整理了一篇长微博,并“强烈建议灾区志愿者或伤者亲友收藏”。在这条长微博中里,诸如“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等常见的安慰话,都在“不能说”之列。那么,这些话为什么不能说,我们又该如何安慰受灾群众呢?

    抚慰心灵要拿捏分寸

    @慰大叔(温莎教育首席心理分析师王蔚)告诉记者,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心理援助过程中,就有不少志愿者或使用不恰当的方法,或干预过度,结果“好心办了坏事”,结果适得其反。

    “并不是所有受灾群众都需要心理干预,80%以上的伤者都能自我修复。真正需要心理干预的,是那些已经引起强烈身心不适的人,如整夜睡不着觉、坐立不安、精神高度紧张等。”

    王蔚说,讲安慰话也要拿捏好分寸,有三个原则要把握。第一,不要抱着“好奇心”去问话,灾民不想暴露的伤痛不要去说; 尽量不要提及对方失去亲人的事,如果热情太高,问话太急,可能使对方的心灵“伤口”暴露太大,无法愈合。

    “第二,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伤的心灵。”王蔚说,不要轻描淡写地说类似“房子倒了不要紧,我们会帮助你再盖一座”之类的话,要知道被灾难摧毁的房子可能是他一生的积蓄。“真正的心理援助一定要把对方的感受当作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把我们的感受强加给别人。”

    “第三,不要拒绝别人正常的情感。不要说那些‘人死了不能复生,你不要哭了’的话,这是对人正常情感的不尊重。”作为心理救助者,王蔚建议大家做无言地陪伴,在哭泣时递上一张纸巾,在颤抖时握住对方的手。如果觉得必须说点什么,可以告诉他们“别害怕,我们都在你身边”;“你不用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都可以表达出来”等。

    “面对受难的乡亲,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不是拯救者,我们只是默默的陪伴者。”王蔚说。(记者 金霖萍)

    这些话为什么不能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幸存者的体验是撕心裂肺的,你这种轻飘飘的话会令他讨厌;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这只是看法,而不是感受,而且是你的看法,不是幸存者的看法;

    “你会走出来的”———没有站在幸存者的角度去看问题;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说这种话,是在帮助当事人主动遗忘悲剧,而这恰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源头;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或许他也想,但他暂时做不到,而原来的生活轨道也的确不可能再回去了。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关注芦山地震:武警消防官兵的身影
·民政部再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增调3万顶帐篷
·关注雅安芦山地震:内蒙古自治区多部门组织集结救援队 时刻待命驰援地震灾区
·绵阳消防官兵徒步挺进芦山地震灾区救出两名被埋压群众
·四川明确"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十大任务
·关注芦山地震:芦山地震 牵动我们的心

·关注芦山地震:芦山地震 牵动我们的心
·《焦点访谈》:直击芦山地震救援(二)
·“4.20”芦山地震•最新消息:卿海——四川灾区通信、道路中断
·芦山地震灾区“孤岛”宝兴县目击
·[组稿]直击芦山地震:检察干警坚守救灾一线
·河北省支援芦山地震灾区工作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