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名突击队员徒步急行军,冒死连夜挺进“孤岛”宝兴县城。
成都特警成为“4·20”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第一支进入宝兴县城“孤岛”的公安增援力量。
紧急命令:向“孤岛”挺进
一侧高山危耸,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完全中断,没有任何消息传出,宝兴县这座“熊猫古城”成为“孤岛”。
4月20日20时30分,由副支队长丁屹、宁峰带队的成都特警108人的队伍在芦山县城接到驰援宝兴县的紧急命令后迅速出发。
途中,电台中不时传来“因滑坡、下雨,交通和通讯基本中断,如遇道路阻碍,做好徒步及翻山越岭的准备”的声音。
由于地处夹金山下,宝兴县境内高山危耸、地势险峻,道路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时间就是生命。
尽管茫茫夜色、道路险峻,但却难挡每个救援特警急迫抵达宝兴的心情,焦急、担忧写在每一个特警队员的脸上。
车辆在救援的道路上继续行驶,不久却遇到“拦路虎”,一辆被车主抛弃的大型货车挡在了路中央。为争取宝贵救援时间,丁屹、宁峰果断命令全体队员带上所有工具和装备下车徒步行进。
途中不时有碎石塌方滑坡浸水路段,散落着被山上落石砸毁的车辆。
为安全通过滑坡,特警分成每组4到5人依次通过危险路段,徒步行进了10余公里,在翻过一段艰险的塌方大石后,4月21日零时许,当地政府用拖拉机运送特警队员到达宝兴县灵关派出所。
灵关镇的夜晚极其寒冷,特警队员穿着单薄的衣服,通宵达旦巡逻在各个安置点周边,维护着灾区社会治安秩序。
地震后,由于汽油运输中断,21日,灵关镇加油站大量摩托车排队加油,加油站不得不采取限制措施,部分群众与加油站人员发生争执。正在镇上安置点执勤的特警闻讯后,迅速赶往加油站维持秩序,并耐心做疏导工作,保证救援车辆油量供应。同时,派出警力指挥交通、清理废墟、救助群众等。
50人突击小分队冒着飞石前行
“走水路,游也要游到宝兴县城”
通往宝兴县城的道路仍然塌方严重,通讯中断无法与前方取得联系,指挥部对县城受灾情况无法了解。
宝兴县政府希望成都特警能挺进县城得到第一手信息。然而,通往县城还有18公里的不明危险路段。
21日零时30分,经过紧急部署,宁峰带领由党员民警组成的50人突击小分队,携带短波电台,在灵关镇政府派出的向导带领下轻装向宝兴县城急行军。由于物资短缺,每名队员只带了2个鸡蛋、一盒酸奶。
由于当地交通和通讯联络全部中断,突击小分队只能在四周漆黑一片的雨夜环境中,沿着已经无法清晰辨认、随处是碎石和树木的道路路基向宝兴县城挺进。
一路上,余震不断,前方多次出现塌方和山体滑坡,松动的石块不断掉落,队员们只能借助手持电筒的微弱灯光,一边观察一边冒险通过,遇到道路完全被巨石砸断的路段,队伍必须冒险从一侧山上的丛林中用匕首开出一条路继续前行。
出发后,山区通讯基本中断,急行挺进宝兴县城的特警队员一度长时间脱离电台呼叫区域。
在挺进县城的最危险塌方路段,因为山石一直滚落,一边是悬崖难于攀爬,一边是金沙江支流,河水湍急。队伍无法继续前进。
“返回灵关镇还是继续挺进?”宁峰面临艰难抉择。
“走水路,游也要游到宝兴县城。”队员分为两路,一路30余人沿着河边绕过塌方路段,另一路10余人冒险穿越飞石路段。
夜里温度只有摄氏十多度,冰冷潮湿的河边,滚石从走 “水路”的队员头顶和身边飞过,落在河中发出“噗噗”的声音,让人心惊肉跳。队员王松有的脚被飞石砸伤后,仍强忍疼痛继续挺进。
21日6时许,宝兴县城已经隐约可见,但此时30余名队员却被困在悬崖下面进退两难。幸好在穿越飞石区的10余名队员的接应下,用绳索将悬崖下面的队员拉上去。
21日7时30分,突击小分队终于抵达宝兴县城,成都特警成为首支挺进“孤岛”的公安增援力量。
第一时间通过电台传递灾情
开展维护治安、疏导交通等工作
抵达宝兴县城后,队员第一时间通过短波电台将灾情传递给灵关镇的留守队伍,并立即开始在灾区开展维持秩序、协助直升机转运伤员和物资、维护交通秩序等工作。
22日下午,记者随成都特警第二梯队挺进宝兴县城后,在进城的桥头看到了特警大队大队长罗春学,他正在忙着疏导交通。地震后,大量救援车辆进入县城,使这个几乎只有一条主道的山城变得异常拥堵。目前,特警队员分成5组分赴灾区各点,在安置点、广场、医院设立了三个服务点开展维护治安秩序、心理咨询、发放物资、疏导交通等工作。
截至目前,成都特警在宝兴县共疏散转移受灾群众1600余人、协助运送转移伤员100余人、疏导灾区道路拥堵车辆2万余辆次、搬运各类救灾物资10余吨、帮助群众搭建救灾帐篷200余顶。(记者丘勋锐 王自然 郭坤泽 通讯员 徐苑榕)
·抗震第四日 救援仍继续 安置成重点
·志愿服务心理救援
·受灾村民:把好吃的留给救援人员
·不要打扰救援工作
·救援进行时:众人合力 绝不放弃生的希望
·江苏无锡:仓库内木材燃烧 消防现场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