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是多学本领,合法经营,开一家大超市,养活自己和家人。”
“我的梦,是将来当一名像爱迪生一样的科学家,发明更多好东西。”
“我的梦,是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到北京上大学。”
4月16日下午,《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湖南省未教所,看到一大队正在组织一班稚气未消的孩子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的同题写作、演讲比赛。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梦,我们也有自己的梦,那就是帮助孩子们实现他们的梦。”所长周跃五告诉记者,作为湖南唯一一家收容未成年人的劳动教养所,未教所每年都会接收到不少犯有杀人、盗窃等不同罪错却又不够刑罚的未成年人。这些人大多受单亲、农村留守等不良环境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生命敬畏、心灵扭曲、人格裂变等问题。那个刚上台演讲说要到北京上大学的小男孩,就是此前先后杀死姑姑、表弟、表妹一家三口,引起全国关注的衡阳男孩肖斌(化名)。进来的时候他才13岁,十分瘦小、惊恐。但如今不仅长高长结实了,而且脸上有了自信、灿烂的笑容,也有了自己的梦。
“我的梦,就是用自己的爱给孩子们一颗温暖的心,用系统、科学的知识为孩子们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组织孩子们进行写作、演讲比赛的一大队“班主任”苏维克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尽可能正常的学习环境,未教所创造性地采取了班级化管理的模式,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性格和能力,选拔了班长、学习委员、纪委委员等成立了班委会,着力提升孩子们的法治意识、宽容心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我的梦想,就是希望人们对从所里出去的这些孩子能够少一分歧视,多一分宽容和理解,使他们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大队副大队长张怀表示,为了让这些一度走上迷途的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教所根据这些孩子以前的性格缺陷,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生命教育、电气化教育等各种课程,着力提高其对生命的尊重和包容意识,提高其社会技能。
“让孩子们的心智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学会从社会鉴别、吸收正能量,并能够传递、释放正能量,不再走回头路,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梦。”教育科长刘志宏告诉记者,针对各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个性需求,未教所在坚持正常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了一些更具个别针对性的个性化需求教育。在美术习艺室记者看到,刘志宏根据孩子们画出的青花瓷的不同图案,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进行了一番分析,其分析结论和对策准确、到位,得到了孩子们的肯定和认可。
“少年有梦,中国有梦;少年梦圆,则中国梦圆。让社会上的青少年们都能健康、快乐成长,让那些曾走上迷途的青少年经过教育矫正后阳光、健康地回归社会,得到社会的呵护和认同,这就是我的梦,也是全体干警的梦。”周跃五告诉记者,近年来,湖南省未教所针对未成年人这个群体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内在规律,重新调整、制定了教育、考核标准,构筑了更为科学、有效的长效教育管理机制,不仅使所里的孩子们纷纷具有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素质,也通过在和长沙市教育合作签署帮扶协议、在所内设置道德教育基地等形式,给社会提供了一个关爱未成年人让其梦想放飞的平台。
·湖南检察院党组中心组举办"团结"问题学习会
·湖南网上公示检察建议提升预防实效
·湖南安乡10年未发土地职务案
·云南甘肃青海湖南广东救援力量集结待命
·湖南试点司法介入专利纠纷行政调解
·湖南江永法院坚持判后回访促公正司法
·湖南江永法院坚持判后回访促公正司法
·湖南长沙岳麓区政府引导“光盘行动”
·湖南长沙雨花打掉一制售假烟团伙
·湖南沙洋法院25年无违纪
·湖南加强理论研讨推动公安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