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张国强:习惯“挨骂”的拆迁组组长

2013-04-23 09:33: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玉树州优秀共产党员张国强:

  习惯“挨骂”的拆迁组组长

  □最美基层干部

  青海,玉树,结古。春雪融化后形成的薄雾在结古周围的山间缓缓飘荡,每座绿意初显的山头恰似披上了一条条洁白的哈达,而群山在哈达和绿草的装扮下,似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俯视着三江源头这座浴火重生的城镇。

  天刚蒙蒙亮,张国强迈着略感沉重的双腿,准时来到扎西科一处建筑工地上。看着即将完工的建筑群,想着用不了多久群众就能住上新房,亲历过救灾、恢复重建的他欣慰地笑了。

  今年51岁的张国强,藏文名江永成林,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曾担任过玉树县财政局局长、玉树县副县长、玉树县人大主任、玉树州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务。因工作突出,2010年曾被玉树州委、州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0年4月14日,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时任玉树县人大主任的张国强迅速组织成立了县人大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投身到搜救生命、救治伤员、安抚群众、恢复秩序的战斗中。从4月15日开始,在4个月的时间里,张国强主动承担了组织群众、恢复秩序、恢复生产等大量繁重的任务,确保抗震救灾期间的物资发放、受灾群众登记、“四项补助”落实,稳定了受灾群众情绪,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1年是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之年。面对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艰巨、群众意愿无法锁定、项目工期延误、规划不能落地、受灾群众过冬难、孩子没学上、病人不能医治的现实,张国强主动请缨,承担起玉树县结古镇拆迁征地领导小组组长的重任。

  由于特殊历史原因,青海玉树是全国唯一没有实行土地改革的地方,土地和房屋的权属认定及权益处置、补偿安置等矛盾凸显,成为拆迁征地中群众情绪最集中、最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张国强一家几代人在玉树生活,面对周围的亲朋好友,面对结古镇8000多拆危清墟户,工作难度之大,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

  玉树县结古镇民主北路一位老太太的3层小洋房影响市政规划,必须拆除。而她的老伴重病卧床几年,房子凝聚着老太太一生的心血,是儿女们一生的希望。为了达成拆迁协议,张国强一次次地来,一次次地劝,一次次地和老太太讲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太太终于同意拆迁。搬走前,老太太哭着在老房子前照了张相。看着依依不舍的老太太,一旁的张国强流下了热泪,他为老太太的艰难和不易流泪,同时也为受灾群众的大局意识和深明大义而流泪。

  张国强的好朋友当周是结古镇某厂的负责人,因该厂影响规划,需要拆除。在拆除现场,当周指着张国强的鼻子狠狠地说:“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你竟然这样绝情。我就不明白了,你这样做,能得到什么好处?”这种挨骂的场景,张国强已经习以为常。

  张国强的同事都说,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一次在结古镇胜利路段入户调查时,他得知住户才仁多吉在地震中右臂致残,小儿子遇难,大儿子智力残疾,负债数万元盖起的房子全部倒塌,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看着才仁多吉一脸的憔悴和忧伤的双眼,张国强将身上所有现金掏出来塞到他的手里并安慰他说:“有党和政府做靠山,有全国人民的援助,一切会好起来的。”

  张国强的妻子索南兰泽知道,丈夫患有严重的肝病,且有肝硬化趋势。为了新家园、新校园、新玉树的早日建成,他每天披星戴月奔波在重建工作一线,多少次在沙尘漫天的施工现场勘察,劳累到吃饭时也会在饭桌上睡着;多少次在炎炎烈日下奔走在废墟中,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土地;多少次在风雪夜走进住户家中,一遍遍宣讲劝说……每天15小时以上的超负荷工作,病情加重了,他从不声张,而是悄悄地一次买上15支治疗肝病的干扰素放在县医院冷冻,每次拿出一只自己注射,干扰素的副作用让他头晕、恶心、呕吐、眩晕,身体明显消瘦,体重也由原来的160多斤减到不足120斤。妻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为了玉树灾后重建,她选择了默默支持。在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下,如今,他依然拖着病体,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作为一名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张国强为玉树广大公务员树立了典范,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一名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采访中,玉树州委组织部干部阿旺才仁对张国强的工作精神和人格魅力发出由衷赞叹。(记者韩萍)

  当好群众工作的“粘合剂”

  □短评

  当群众面对地震、泥石流等天灾手足无措时,干部该如何做好表率?面对基层群众对政策不理解、心生抵触,干部又该如何工作?三年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强用他的呕心沥血,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地震来临,侥幸躲过灾难的张国强在第一时间用血肉模糊的双手刨挖废墟,抢救生命,用他嘶哑的声音、跑掉鞋的双脚传递着正能量,更将党的温暖和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传递到抢险第一线。

  当灾难过去,国家的重建规划出台并实施,征地拆迁任务重。面对群众的不解和羞辱,张国强始终没有忘记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一次又一次地吃闭门羹,却始终带着笑容上门,好言好语地讲解党的政策,终于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在政策执行中,张国强尽最大能力满足、尊重群众的意愿,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正是凭着这种耐心和责任心,解决了征地拆迁这个棘手难题,创造了玉树重建的奇迹。

  张国强的故事告诉我们,干部做工作不能强压,而是要用心聆听,将心比心。只有用服务人民的真诚打动百姓,当好“粘合剂”,才能使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为群众谋得真正的福祉。(新华社记者吴光于)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青海市州签订消防责任书
·支援雅安,青海在行动
·青海大通县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
·青海西宁社区心理矫治中心成立
·青海西宁警方打击车管所周边“车托”
·青海玉树:立法先行依法治州

·青海玉树:立法先行依法治州
·云南甘肃青海湖南广东救援力量集结待命
·青海市州签订消防责任书
·[视频]青海:王令浚在海北州调研维稳工作
·青海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统计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