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在线访谈

“我努力与女儿共度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

2013-04-23 09:05: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法院工作23年,执行岗位15年,这似乎更像是男人的活儿。

    胡爱琴:常常要面对被执行人,一有人举报,发现被执行人在哪里,我们马上就得出发。节假日对执行人员来说,是挺奢求的事。能过上一个安稳的假日对一个渴望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更是渴求的。

    记得女儿刚上小学时,有次我接到紧急任务匆忙出发,天黑了才收队,突然想起年幼的女儿还在学校没接。可一到学校,女儿不见了,急得我到处找,直到发现黑夜中女儿小小的身影,我已是惊出一身冷汗。但没办法,把工作排在家庭前面,好像是我们这代人的教育理念。

    其实,我也曾向领导提出过想去审判岗位,相对单纯一些,但种种原因就一直在执行岗位上坚持了下来。既然在做,就要尽心去做,要对得起这个岗位。

    记者:如果仅仅做到程序到位,其实也很简单。可您为什么不满足于此?

    胡爱琴:程序很简单,但架不住当事人来缠,特别在基层法院,执行人员的办公室是对当事人敞开的;当事人不懂法律,以为执行就是到法院来拿钱,拿不到就是法官不负责。而且,设身处地想想,这些人也不容易,有的人也许一辈子就打了这一次官司,我就从良心出发,每次告诉自己再去试试,尽力去做就问心无愧。

    我从农村出来,吃苦吃亏不怕,就怕受气,我也常说干活干不死人,气能气死人的。现在执行人员出去办案都是要求人家的,工作难做。一些当事人还不理解,要来责难我们,我们也感到很委屈。但无论如何我们做事,我觉得要对得起上下三代,要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子女。

    记者:您说做人要对得起三代,觉得自己做到了吗?

    胡爱琴:上世纪80年代考学填报志愿时,我本来要去报供销学校的,因为乡镇供销社就算是跳出农门了。路过杭州法律学校招生摊位时,被他们叫住了,“小姑娘,来报我们学校吧”。那时,我还比较苗条,模样也不错,不像现在。就这样考了法律学校来到法院,在我们村子里算是比较有出息的了,也给父母带来名望。

    他们一辈子农民,最看重的是声誉清白,从小教育我们不贪不占,知足常乐。我也深受影响,觉得现在物质条件很好了,工作辛苦些,但欲望不多,也就心宽体胖。

    如今感觉最对不起女儿。女儿18岁了,正在读高中,住校。我只能尽力弥补,努力与女儿共度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陪她长大。

    记者:工作这么忙,在家庭事务处理上和丈夫有矛盾吗?

    胡爱琴:执行就是这样,法院法官队伍中的特殊人员,无论吃饭、睡觉,有申请人举报就要走。我们萧山又是机场所在地,全省执行限制高消费的不少协助工作,我们也要办。

    对此,老公很是理解支持。这辈子别的不说,老公是绝对找对了。他老家是我们邻村的。应该说,他理解我的工作性质,还经常提醒我办案时注意言行,不要因当事人胡搅蛮缠自己失去分寸,有损司法形象。而且,在家庭事务上,老公也多有担待,女儿也是和爸爸亲,爱吃爸爸烧的菜,说我就只能烧烧熟。

    女儿很懂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自己上下学,钥匙挂在脖子上,放学了自己回家,或先到门卫爷爷处做作业,等我们回家。有时我们两个都忙,就让她外婆过来给孩子做饭吃。到了五六年级,孩子自己提出要学做饭,说外婆坐公交车赶过来也辛苦。起初也是有时烧焦有时太软,我们总是鼓励为主,再加上一句“如果再多加点水(少点水)就更好了”,就这样,她慢慢做得很好。

    记者:你们都这么忙,为什么没有给她零花钱,让她自己外面吃?

    胡爱琴:在她小时候没有想过让她外面吃,我们不想让她养成浪费的习惯,不节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有担忧,不放心她这么小就一个人胡乱吃,而且从小我告诫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出去至少要两个同学以上,也不知道这种教育对不对。

    我知道,自己因为工作得罪了不少人,怕有人报复。曾有当事人把炸药包寄给法官,也曾有当事人多次在路上拦截我,这不能不说带着威胁意味。我得以防万一,小心为妙。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