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纷纷自发赶赴地震灾区参与抗震救灾。然而坚守岗位、勤奋工作,积极为社会创造财富,国家的抗震救灾就更有力量,灾区的重建就更有着信心和保障,这也是一种无言的救灾支援。
近日来,芦山地震所带来的灾害,牵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大家与灾区人民心连心,纷纷通过捐款捐物,甚至赶赴地震灾区等方式向灾区的同胞奉献爱心。
笔者认为,时下,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显得越发重要和现实。
抗震救灾需要多方位、多形式开展。现场抢险救灾,慷慨捐款捐物固然是支援灾区的有效方式,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也是在为灾区的老百姓献爱心、作贡献。由于地震灾区处于河谷地带,空间十分有限,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加之余震不断,受这些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每个人都赶赴灾区一线抢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积极为社会创造财富,国家的抗震救灾就更有力量,灾区的重建就更有信心和保障。
根据以往的经验,抗震救灾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的投入,伤员的救治、灾区的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需要更多的支援,这种财力物力的保障来自于每个人的岗位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做出一份努力,多创造出一份财富,国家的抗震救灾,灾区的重建家园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就是在向灾区的人民表达爱心。
一个人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并非只是看他是否到灾区现场抢险,也不只是看他捐了多少款物,更要看他在本职岗位奉献得如何,是否把支援灾区的爱心,化作工作的动力,加紧生产、努力工作。为抗震救灾积蓄财力物力,救灾的速度就会更快,就会让灾区的老百姓从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作为非地震灾区的人民法官,立足审判、公正司法,是对抗震救灾的最好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