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28年,从事人民调解24年,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两千余起,多次获评为泰兴市优秀调解员、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所在司法所获评全国先进司法所、江苏司法行政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他就是江苏省人民调解能手、泰兴市司法局济川街道司法所长莫辉生。
处置突发性事件
彰显“责任调解”
突发性事件社会影响大、危害大,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莫辉生把民事调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紧密结合,不断总结突发性事件的处置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调解理念和方法。近5年来,他先后参与处置了封堵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与肿瘤医院大门事件、“4.29”校园特大恶性伤害案件、“6.18”爆炸事故等6起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泰兴市委市政府的表扬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2010年,在处置“4.29”案中,他担任善后协调小组副组长。在刑事与民事、经济行政和治安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况下,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处置第一线。面对当事人过激的言论和一触即发的对抗情绪,甚至在衣服多次被受害人亲属撕坏的情况下,他依然动之以情、晓之以法,耐心地做好每一个当事人及亲属的疏导工作,每份调解协议都要历经几次甚至十几次的反复,费尽心力帮助受害人细算每一笔账,相继为32名受害人、监护人就民事赔偿与相关单位达成了一次性调处终结的补偿协议。
口袋揣药不休息
体现“情感调解”
莫辉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20多年来,在他的帮助下上百个老人得到了赡养,30多起医患纠纷得到处理,180多名企业职工得以依法维权。
2009年1月,某玻璃厂的职工陈某在火炉操作过程中不慎被烧伤,烧伤面积达69%,致终身残疾。事故发生后,陈某与厂方就治疗费及人身损害赔偿金发生纠纷,致使工伤赔偿纠纷陷入了僵局。莫辉生先后20多次走访玻璃厂及陈某,并分别找到双方当事人的亲属,帮助做工作。其间,莫辉生因声带息肉发炎,嗓子沙哑出血,医生要求他禁声,并立即手术。但他在口袋里揣着药,继续奔走在调解一线。在组织公调、访调、诉调联合调处近40次的艰苦协商后,终于促成双方达成了一次性解决协议。同时,他还与街道相关部门沟通,为陈某落实了低保,使其今后的生活有所依靠。
钝化矛盾抓关键
诠释“智慧调解”
莫辉生说,面对复杂疑难纠纷,不仅要有高超的政策水平,有时还必须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知识,提纲挈领抓住关键,抽丝剥茧找到核心,才能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北郊村有蔡姓堂兄弟二人,为砌围墙发生纠纷,矛盾日趋激化,引发斗殴和毁坏财物。公安机关先后出警近百次,牵制了大量警力不说,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莫辉生受理该案后,面对一触即发的对立态势,他意识到必须先稳定双方的情绪,降低双方采取以暴对暴的风险,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经过缜密思考,他提出了由第三方垫付近万元的差额先满足双方要求以控制局面,再逐一解决焦点问题的调解方案。果然,方案实施后,双方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局面也迅速得到控制,随后经过多方合力协调,一起民转刑案件得到了彻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