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仪征市大仪镇,飞鸽工艺品公司董事长王金昌是出了名的“孝子”。几十年来,他不仅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父母及长辈,还将他的“行孝道、尽善心”的大爱推及社会上的其他老年人。日前,他被国家老龄办、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及民政部、教育部等联合表彰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王金昌还十分热心社会矛盾调解等公益事业,2011年10月在大仪镇成立了王金昌个人调解工作室。一年多来,先后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2起,调解成功率达100%。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王金昌顺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的“五心调解法”——热心服务群众,耐心宣讲法律,真心化解矛盾,细心调查案情,公心对待调解。
一杯薄酒释干戈
在矛盾调解工作中,王金昌始终坚持秉承“便民维权、公正公平”的理念。无论事大事小,无论是前来咨询还是申请调解,只要走进了调解室,王金昌都会热情接待。他说,在日常接待群众中,问一声好、让一个座、递一杯茶,别看这些看似简单的鸡毛蒜皮小细节,它能很快拉近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对有效做通当事人思想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激化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某箱包厂因租金与所在村产生了矛盾,当事双方因言行过激导致了矛盾升级。得知情况后,王金昌主动找到厂长老冯谈心。还自备酒水,邀请双方当事人坐到一起吃饭。在吃饭中间,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双方由脸红脖子粗地争吵到渐渐地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最终,双方把酒言欢,老冯也爽快地承诺按时缴纳租金。
法律条文当面查
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王金昌不仅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做到“有问必答”,还坚持向当事人宣讲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得矛盾调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王金昌在他的调解室院内建起了仪征市首个法治文化大院。布置了法治格言、法治漫画、法治歌谣、常用法律条文等30余种,图文并茂,形式活泼,通俗易懂,使每个来访群众都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调解室内还设有法律图书角,摆放各类法律书籍300多本,全部免费提供给周边群众借阅。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王金昌还经常将双方当事人带到法律图书角,当面查阅有关法律条文,耐心讲解有关法律规定,及时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水平,增强依法解决矛盾纠纷意识,较好地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
换位思考近邻好
王金昌告诉记者,在矛盾纠纷调解时,调解员必须坚持真心为双方着想,最大限度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赢得双方的信任,最终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
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刘胡两家邻居却因门前道路通行的问题积怨已久。前不久,两家人又因此大打出手,刘某在争斗中受了伤。由于医药费赔偿未能达成一致,矛盾进一步升级。为早日化解矛盾,两家人找到了王金昌。王金昌从双方的切身利益出发,真诚劝说他们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情,以真情赢真心。在王金昌的调解下,胡某承担了刘某的医药费,刘某则放弃了误工费、营养费等诉求,两家人还就门前道路达成了一致意见。此后,两家人相处融洽,真如人们所说的“近邻”。
查清根源解纠纷
对每一起矛盾纠纷都必须细心调查,真正掌握纠纷产生的根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尽快化解矛盾纠纷。王金昌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去年,60多岁的老徐跟邻镇的夏某一起去拆房。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老徐不幸被墙壁砸死。其子向夏某要求赔偿,但未能谈妥,遂扬言要把父亲遗体抬到夏某家中。矛盾激化迫在眉睫!王金昌赶到现场后,首先稳住死者家属的情绪,要求徐子不能采取过激措施。同时开始细心调查案情,请现场目击者详细讲述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并向村组干部了解双方的家庭情况。在充分掌握案情后,王金昌开始着手进行调解。他向双方详细分析了事故发生时的现场情况,有理有据,让双方口服心服。随后,他结合事故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及夏某的家庭经济条件提出了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赔偿方案。最终,他的调解方案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认可,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得到了迅速化解。
不谋私利赢公心
王金昌在调解矛盾纠纷中始终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严格按照人民调解的有关规定,依法调解矛盾纠纷。他说,凡事要出于公心,不能谋任何私利。在调解中绝不能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和馈赠,做到公平合理,公道正派。
有时遇到无赔偿能力的经济困难当事人,王金昌还尽可能帮助垫付或给予捐助,这让双方当事人都非常感动,从而加快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据不完全统计,自个人调解室成立以来,王金昌先后向当事人累计垫付和捐助近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