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断完善民警的健康保障制度,既是法治时代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公安机关打造过硬队伍的必然选择。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我认为应从3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完善指标考评制度,为民警减负。如果上级各部门考核的项目众多、任务繁重,下级就难免顾此失彼,敷衍了事。应从任务指标的科学量化入手,建立健全单警任务指标与部门总体任务指标的动态数据分析机制,确保指标设定科学有据、实施合理可行,实现警力投向与工作常量的动态平衡,减少重复考评、过度考评和众多非警务活动的随机考评,避免民警为完成虚高指标而疲于奔命,造成质量降低、甚至弄虚作假。
二是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帮民警减压。基层民警经常在常见警情多、应急任务多、加班熬夜多、职业病多的“四多”状态中工作,极易陷入亚健康状态。建议在全面落实民警年休假、定期体检、心理咨询制度的同时,建立覆盖县、市、省三级联动的公安民警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网络,加大因公伤残民警的补助力度与特困民警家庭的帮扶力度,并合理给予民警加班补助与精神奖励,减轻民警心理与家庭负担。
三是健全纪律监督机制,替民警说话。一方面,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将保障民警健康的相关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确保在制度的监督下长效运行,制定民警个体健康干预方案,从运动、膳食、心理保健、科学用药等方面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打通监督机制瓶颈,化“纪律监督”为“纪律兼管”。在查纠民警各类“不健康”行为的同时,保障民警的合法权益诉求,切实为民警减压减负,让制度替民警说话,比如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将执行情况纳入单位目标管理和领导班子考核等。
(作者:林皓 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