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郭有道:“不下班”的检察官

2013-04-21 11:57:0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接访无时限,这方便了群众,却忙碌了郭有道。有时,忙完一天工作晚饭还没来得及吃上几口,咨询的群众就找上门来,一顿饭,分两三次吃完;有时,想出去散散步,刚走出家门,咨询电话来了,马上折回。”

    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检察院,有这样一名检察官,别人下班做家务,他到家后忙法务——以“义工”的形式接受群众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调处矛盾,化解纠纷。村民是他家的常客,而他,有访必接,随到随接。

    他叫郭有道,翔安区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群众称他是“不下班”的检察官。

    家里有个“检察官室”

    郭有道家住翔安区新店镇后村,2004年大学毕业后到该区法律援助中心上班,2006年考入该区检察院。

    在后村村民眼中,郭有道学法懂法,能说会写,对人有耐心,因此,遇到法律问题或民事纠纷时,村民们都爱到他家咨询。渐渐地,他的名声传开了,每年来访的不下100人次。

    2012年年初,翔安区检察院决定在基层设立检察官联系点,由居住在村中的干警担任社区检察官,为村民们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熟悉后村社情民意的郭有道成为担任该村社区检察官的不二人选。

    在哪儿办公?院领导起初打算把联系点设在村部,每周末固定一天由郭有道在村部上班。但这样一来,接访活动就要受时间限制。将办公地点设在郭有道家中呢?征求意见时,郭有道就一个字:“行!”

    2012年3月25日,翔安区检察院在郭有道家门前挂起了“社区检察官室”的牌匾,在卫生所、村部等居民集散地悬挂起醒目的宣传牌,上面印着“社区检察官室”的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郭有道还专门准备了服务联系卡,通过小学生及村“两委”、老年人协会等广泛分发到村民家中。就这样,福建省首个“社区检察官室”正式在郭有道家里开张了。

    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社区检察官室”成立后,到郭有道家中来访的,刚开始都是认识他的村民,后来,认识的带着不认识的村民也来了。郭有道热情接待,用彼此熟悉的闽南语释法说理,让他们听得进去,听得懂。村民们说,在“社区检察官室”反映诉求,就像在家里唠家常,没有拘束感,也没有心理压力。

    郭有道发现,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大都集中在征地补偿款分配、交通事故、工伤、婚姻、民间借贷、农作物买卖合同、故意伤害等方面。经过梳理后,他为村民们“量体裁衣”,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固定、保全证据,指明维权渠道;提起诉讼的,告知当事人将经历哪些程序,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有可能被判决的结果;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则引导他们向法律援助部门提出申请。

    2012年,郭某等8名种植户数十万元的萝卜款被拖欠,多次催讨,买主仍迟迟不付,眼看着新一季播种快开始了,购买种子的钱还没着落。于是,大伙纷纷向郭有道求助。

    “合同呢?”“没有。”“一张字据都没有吗?”8人面面相觑,两手一摊,说道:“真的没有。”

    “这样,你们要求买主签欠条,采取录音、相互作证等方式收集证据。”郭有道列出补救措施,建议他们申请援助律师代为起诉。后来,法院判决郭某等8名种植户胜诉。

    拿到判决书后,郭某等人来到郭有道家道谢。“以后别忘了签订书面合同,以免带来经济损失。”临别时,郭有道一边提醒,一边把写好的萝卜买卖合同范本送给郭某等人。

    现如今,通过郭有道的引导,村里的种植户们都有了合同观念。“合同一签,心里就踏实多了,万一以后产生纠纷就不担心空口无凭。维权还得靠法律保障!”前不久刚与收购方签订了购销合同的郭某爽快地说。

    让群众守法用法再累也值得

    接访无时限,这方便了群众,却忙碌了郭有道。有时,忙完一天工作,晚饭还没来得及吃上几口,咨询的群众就找上门来,一顿饭,分两三次吃完;有时,想出去散散步,刚走出家门,咨询电话来了,马上折回。妻子玉梅说,设立“社区检察官室”后,每天都有群众来访,最多时一天要接待两三拨人。

    “每天都这样,烦吗?”记者好奇地问。“俗语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遇事来访,让我‘号脉诊断’一下,说明村民心中有法,这是好事。”郭有道回答说,能让基层群众敬畏和信仰法律,自己的努力就很有意义,再辛苦也值得。

    2012年9月,31岁的郭有道荣登“中国好人榜”。而他所在的“社区检察官室”在农村普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设立至今,郭有道共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56件(次)410人(次),参与化解群体性涉检信访1件、息访息诉21件,促成和解14件。

    “社区检察官室扎根基层,让群众感受到了检察官的亲和力,顺应了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厦门市检察院检察长黄延强评价道。(张仁平)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