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建设法治青岛为城市宜居幸福提供支撑

2013-04-20 15:12: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徐学武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一直把法治城市建设放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来谋划,作为宜居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去追求,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条全民普法、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紧密结合的具有时代特点、政法特征、青岛特色的法治创建之路。

以法治思维夯实青岛之基

一个法治社会,必然尊重法律、崇尚法治;一座法治城市,必然涵养法治思维、筑就法治根基。建设法治城市,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法治思维筑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化根基,让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中体现尊严、在平安和谐中幸福生活。

因此,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以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为契机,把化解社会矛盾全面纳入依法有序的法治化轨道上来,加大依法受理、依法纠错、依法赔偿、依法救助力度,保护合法信访,制止违法闹访,从源头上、根本上减少和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要善于运用法律杠杆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以“优化法治环境、服务科学发展”为抓手,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平等保护不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和企业名牌,依法解决各类合同纠纷、贸易争端和债务诉讼,依法加强律师、公证和法律中介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及时出台便民利企措施,最大限度维护好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要善于运用法律优势创新社会管理。以提升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为重点,用法治思维统领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把法治方式贯穿于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围绕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两新”组织、城乡社区网格化建设、虚拟社会、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和基层服务管理等六个方面,积极探索法治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还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预防惩治违法犯罪。以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把严格依法的要求贯穿到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和监管各个环节,既要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又要依法保障人权;既要依法组织“严打”整治斗争,又要依法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以法治精神铸就青岛之魂

一个法治社会,必然能执法公正、司法公信;一座法治城市,必然要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共识。政法机关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在法治青岛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以实际行动让法治元素充分融入城市的血脉。

因此,要致力推动更大范围的公开。通过继续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司法公开,致力于实现执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全过程公开,以及制度规范、执法内容、重要案件全范围公开,积极推行权利义务告知、重大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等制度,确保执法权、司法权在阳光下规范透明运行;

要努力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依法保障社会公众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着力落实好重大决策稳定风险和执法办案稳定风险“双评估”机制,依法保障广大群众共同享有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努力从源头上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尽力实现更加廉洁的公正。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着力抓好量刑规范化改革、建立执行威慑机制、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实行执法过错追究等重点工作,探索建立重大案件公开听证、疑难案件专家论证制度,积极构建党的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配合衔接的立体化监督格局;

最终还要赢得更加满意的公信。从人民最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组织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政法机关和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活动,真正使法治建设的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成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

以法治保障筑牢青岛之本

一个法治社会,必然法治完善、法度严谨,一座法治城市,必然会充满法治自信、能实现公平正义。按照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共同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工作思路,努力趟出一条推动科学立法、坚持严格执法、确保公正司法、倡行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市新路子。

因此,搭建城市法治框架成首要之举。近年来,青岛市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权优势,制定实施了涉及预防职务犯罪、安全生产、机动车驾驶等17个社会管理方面的地方立法。今后将推动地方立法的范围向化解矛盾纠纷、实有人口管理、特殊群体管理等领域延伸和拓展,真正使社会管理在法律框架下运行,城市发展在法治轨道上前行。

搞好地方法治规划成根本之方。以市委名义抓紧出台《关于推进法治青岛建设的意见》,对法治青岛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力争使法治青岛在公正廉洁执法、社会管理法治化、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教育宣传、法治城市创建五个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完善法治创建体系成推进之要。进一步完善以法治青岛和法治区市创建为主体,以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为载体的法治创建体系,确保有条件的区市达到国家级“法治区市”,“法治镇街”、“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覆盖率尽快分别达到50%、75%和80%以上,力争迈入首批全国“法治城市”行列。

积极培育法治文化成重要之途。继续深化“法律六进”等主题活动,总结推广“法治楼院”、“法治大街”、农村“1+10”、社区“一长三员”等有效做法,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法治程度和市民的法治素养,真正使尊重法律成为一种自觉,弘扬法治成为一种风尚。

(作者系青岛市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