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为了让“黄金水道”变成“安全航道”

2013-04-20 14:55: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形势日趋严峻,中老缅泰联合开展扫毒行动

为了让“黄金水道”变成“安全航道”

4月19日,云南西双版纳,春色盎然。

10时许,随着中老缅泰四国代表拉开“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指挥部铜牌上的红绸,为期两个月的四国联合扫毒行动正式开始。

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建立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一年多来,执法安全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湄公河流域治安环境仍然混乱,尤其是毒品犯罪危害巨大。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流入中老缅泰四国的毒品基本来自 “金三角”地区,相当大的比重是通过湄公河水域运输:“湄公河已成为‘水上贩毒通道’,加强湄公河流域禁毒合作迫在眉睫。”

“黄金水道”犯罪活动高发

四国建立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

2001年6月26日,中老缅泰四国正式在澜沧江-湄公河通航,开启了湄公河水域航运发展的新纪元。自此,这条大河变得日益繁忙,湄公河被称为沿岸各国友好交往和开展经贸、旅游活动的“黄金水道”。

然而,湄公河流经治安混乱的“金三角”区域,各个毒品武装犯罪集团盯上了这条“黄金水道”。近年来,湄公河流域安全形势趋于严峻,贩毒、枪支走私、赌博、拐卖人口等犯罪活动高发。特别是湄公河的航运安全问题日渐突出,航道上抢劫、杀人、绑架、枪击、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时有发生。2011年10月5日,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泰国水域被枪杀,举世震惊。

为有效打击跨国犯罪,维护航运安全,在中国政府倡议下,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四国领导人宣布,四国执法部门应肩负起责任,加强合作,建立机制,共同维护好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稳定。中老缅泰四国将切实履行维护湄公河流域治安稳定的责任,迅速建立四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并在此机制框架下建立情报交流、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联合打击跨国犯罪、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等合作机制。

“以安全促发展”

推进四国加深合作

中方破获涉及老缅泰毒品案7500余起

2013年3月1日,“10·5”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主犯糯康等4人在昆明被执行死刑。

这个昔日的湄公河“金三角”流域“毒品教父”被正法,正是由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国合作机制的努力下,湄公河这条国际航道重归繁荣。

公安部禁毒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摧毁糯康犯罪集团后,湄公河国际航运迅速恢复,进出中国关累、老挝孟莫、缅甸万崩、泰国清盛等沿岸港口的船舶数量已恢复至“10·5”案件发生以前的水平,严重暴力犯罪发案量明显下降。

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运行一年多来,中老缅泰四国牢固树立“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强调“联合、共赢”的合作基础,先后召开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发表《联合声明》,签署《会议纪要》,开展高层互访、专家磋商、联合调研等活动,不断增进相互理解,扩大合作共识,丰富合作内涵,积极引导四国合作机制向纵深发展。

2011年12月10日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以来,中老缅泰四国已成功组织开展了8次联合巡逻执法活动。四国共派出执法人员1198人次、执法船艇55艘次,总航程4060公里,开展联合查缉毒品行动4次。自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启动以来至2013年4月14日,云南、重庆、四川、贵州等22个省(区、市)共破获涉及老挝、缅甸、泰国的毒品案件7500余起。特别是在机制框架下,中老缅泰共同努力,经过11个月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工作,成功侦破“10·5”湄公河案,抓获糯康等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并在中国依法审判。此案在情报交流、联合办案、调查取证、联合审讯、交换证据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开创了我国国际执法合作与司法合作的先河,丰富了四国合作机制内容,提升了区域执法合作水平。

打击“金三角”毒品犯罪高发势头

四国强化联合执法和重点打击

多年来,湄公河沿岸各国政府厉行禁毒,执法部门一直致力于打击毒品犯罪,战果显著。据统计,中老缅泰各国每年破获毒品案件近百万起,缴获毒品数十吨。

“由于各国执法力量有限且分散,执法区域受限,跨国打击毒品犯罪面临主权约束、司法制度差异等因素影响,以一国之力无法有效打击跨国毒品犯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表示。

针对这种形势,中老缅泰四国决定联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打击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的“平安航道”联合行动。

在揭牌仪式上,四国代表表示,将以联合打击毒品犯罪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充分发挥和不断丰富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作用,进一步巩固 “10·5”案件四国联合侦办机制成果,切实加大对湄公河流域跨国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

此次联合行动将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整体作战、合成作战的优势,实现打击毒品犯罪、维护一方平安的共赢目标。

为确保行动实效,四国执法部门将成立中央、边境两级联络机制,设立高官、行动两级联络员,依托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设立四国联合指挥部,由四国各派驻行动级联络员,具体负责各国间情报交流和案件协作,掌握各方行动进展情况,组织协调本国行动。

在联合行动开始前,四国梳理了本国以及需要他国协助侦查的毒品犯罪情报线索,由联合行动指挥部统一汇总分类,确定为行动目标、情报目标和在逃犯罪嫌疑人目标,部署相关国家开展工作。在行动期间,各国联络员将保持24小时热线联系,及时沟通情报信息,协调边境工作事宜。

在联合行动中,四国将强化联合执法和重点打击,根据本国毒情及联合指挥部确定的重点贩毒通道,加强调整边境卡口力量部署,重点在机场、码头、港口和跨境公路客运站加大公开查缉力度;合力缉捕和遣返涉毒在逃犯罪嫌疑人;根据本国毒情和专项行动的部署,确定阶段性打击重点,围绕毒品加工厂、毒枭及重要毒贩、特殊人群贩毒的幕后组织策划者等开展打击工作。对梳理出来的危害本区域的跨国重特大案件,四国将成立专案组开展联合侦办工作,及时加强案件情报沟通,同步开展收网行动,实现对跨国涉毒团伙的深层次打击。

(记者 丘勋锐)

■典型案例

在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的有力推动下,中国禁毒部门按照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禁毒国际合作、打击跨国毒品犯罪、努力解决境外毒源危害的指示精神,与老缅泰等国联合侦破了一系列毒品犯罪案件。

中缅“2012-297”制毒案

2012年7月9日,公安部禁毒局指挥云南公安禁毒部门通过边境执法合作机制,与缅甸警方联手侦破公安部“2012-297”号毒品目标案件,在缅甸果敢捣毁1个毒品加工厂,抓获境内外毒品犯罪嫌疑人11名,缴获冰毒347千克。2012年11月,在缅方协助下,中方派工作组赴缅甸腊戌就此案进行了调查取证。

中老“5·22”特大走私贩毒案

2012年4月,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禁毒部门获悉,缅甸一贩毒集团准备将大批毒品经湄公河走私贩运到老挝境内,再伺机贩入我国境内。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禁毒部门及时将此情况通报老挝南塔省勐新县警方。应老挝警方请求,勐腊县公安局4名民警以观察员身份,于5月22日前往老挝勐新县与老警方共同研究制定联合堵截毒品行动方案。5月23日凌晨,缅甸贩毒集团走私贩运的毒品被老挝勐新县警方截获,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获冰毒片剂2506袋,重1.5吨。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