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父亲今年已74岁高龄,是一名退休的送变电工人。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我们姐弟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也为了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母亲有更好的医疗保障,老父亲放弃了较为清闲的钳工工作,背上行囊下了工地,常年在野外施工。老父亲56岁那年,光荣退休的他又同意单位返聘,继续战斗在工地上。为了能够减轻我和弟弟的经济负担,老父亲在60岁时参加了国家送变电施工监理资格的考试并取得了资格。我和弟弟多次和他讨论正式退休的事情,老父亲一次次地拒绝了我们的请求。我母亲去世的那一年,70岁的老父亲达到我国规定的送变电施工监理工作的最高年龄才真真正正地退了休。
退休后的老父亲拒绝了和我们共同生活的请求,一人独自住在他和母亲生前购买的房子内。一次我和老父亲聊天时得知他在年轻时就有着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理想,由于家庭的原因,一直都没有实现。
老父亲这辈子最想逛逛台湾、去趟草原、看看新疆、上一趟青藏高原。前几年,我和弟弟分别带他去了台湾、江南、西安等地,每次旅行回来,老父亲都要兴奋好长一段时间。由于他老人家年事已高,我一直不敢在他面前提西藏之行。但随着他老人家年龄的增长,我更加感受到老父亲割舍不下对拉萨,对高原的向往。为了实现老父亲的愿望,2011年我和老公先带他绕道六盘山、翻越祁连山游玩了青海、甘肃境内的青海湖、盐湖等景区。这次旅行,老父亲的身体健康程度让我略感吃惊,在海拔3600米的青海湖游玩、翻越近4000米的橡皮山,老父亲几乎没有高原反应,这让我心里燃起了带老父亲上西藏的热情。
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进藏准备,2012年8月初,我和老公与几位朋友一起带着老父亲踏上了西藏之旅。
这次旅行,让我见到了老父亲从未在儿女面前表现出过的神态。在海拔4700多米的昆仑山垭口,70多岁的他兴奋地连续跳跃了两次,感动得周围游人一起为他鼓掌;在可可西里保护区眼眶红红的他紧紧握着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坚持要自己向保护区表达他的心意;在看到藏羚羊和野驴时,老父亲兴奋得声音都变了调;在唐古拉山口,面对着送电工的雕像,作为老送变电工的他脸上的神情是庄重、严肃的;在布达拉宫参观,为了照顾高原反应的我,老父亲紧紧拉着我的手,一再询问我是否还难受;在林芝,药店老板还没向他介绍完藏红花的功效,他就立即掏钱给我和弟媳购买了,急得就像如果他不赶快买藏红花就会飞走了一样;在通过川藏线上最为危险的通麦到芒康间的道路时,坐在车辆后排的老父亲几乎都没有休息过,一直在帮我们观察路况;在昆大丽常规旅游路线的旅游参观,也让没有到过热带地区的他好好地逛了一把。
我忘不了老父亲和藏族小娃娃交谈时显露出的老年人特有的天真;忘不了每晚休息前,戴着老花镜记录一天游程时老父亲的认真;忘不了目不转睛看着念青唐古拉山脉绵延百公里雪山时老父亲的专注神情;忘不了在通麦天险疏通拥堵时老父亲那几十年不变的热情;忘不了在尼洋河畔流连忘返的老父亲的背影……
这一路的旅行,我们从华北平原跃上了青藏高原,从青藏高原来到了云贵高原,从黄河岸边,跳到了三江源,从青藏高原一路跨过了拉萨河、尼洋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游览了美丽的丽江、大理、昆明。
返家的第二天,当我听到老父亲在电话里的“谢谢!老爸谢谢你们!”时心情久久没有平静。我只不过利用假期带着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的老父亲出了一趟远门,真的愧领老父亲的一声“谢谢”。一次西藏之旅,使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父母的内心深处,都会有对某个地方怀着难以磨灭的向往。趁着他们身体还硬朗,趁着父母还能够走出去逛逛,带上他们,去实现他们的梦想,达成他们的向往。
(作者 聂晶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