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感动
——追记莱芜市莱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秦军城
【人生轨迹】秦军城,1963年 12月生,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飞行基础学院飞行专业。1987年 12月转业到莱芜市人民法院工作,历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1993年 1月起先后任莱芜市莱城区人民法院民庭副庭长、经济庭副庭长、法警大队大队长、城西法庭庭长、民一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党组成员、副院长(正科级)。2012年 11月18日凌晨1时,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 49岁。日前,省法院为其追记个人一等功。
2012年 11月21日。莱芜市殡仪馆。哀乐低回。
原莱芜市莱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秦军城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在进行。
千余干部群众前来为他送行,悲痛刻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们怎么也不相信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昨天不是还谈笑风生与来访群众促膝谈心拉家常吗?他前几天不是还带队执行披星戴月辗转奔波吗?他不是正在工作组与大伙儿一起为企业改制的事儿跑前跑后当“法律高参” 吗… … 他可是说过啊,“ 咱当过空军的身体累不垮!”
搬迁户老孟说:“他在我们社区工作组这三个多月里啊,忙得那就像座上满发条的时钟!”
可是,2012年 11月18日凌晨1时,这座“上满发条的时钟”突然“停摆”,离开了他正忙碌着的这一切。
去世时,他手里还攥着一本没看完的卷宗。
在他心里:群众永远是第一位
在秦军城心里,排第一位的永远是群众。 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 人民法院’前面为什么加了‘人民’二字,因为法院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任何懒政庸政误政行为都是对人民群众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是最腐败的行为。”
“每次见到秦院长的时候,他都是一副急匆匆的模样,肩膀上挎着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的都是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利益。”一起和秦军城共事了十二年的莱城法院民一庭庭长毕玉升说。
追悼会上,从山西赶来的刘东亮泣不成声:“我几年前到莱芜投资办企业,与当地客户发生了纠纷,莱城法院判决对方还我110万元。作为一个外地人,我顾虑很多,在写申请执行书前就抱着怀疑的心态给分管执行的秦院长写了一封信。没过几天,秦院长就打电话约我见面,告诉我几句话,‘你要相信法院,我亲自带队执行,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让你的利益受到损失。’国庆节前一天,执行局的同志打电话让我去领执行款,判的钱一分都不少地给了我。我一直打电话给秦院长说要当面谢谢他,他说在工作组很忙。昨天我突然听说他走了……”
2012年 8月,被称为“孙疯子”的缠访专业户来到莱城法院门口,要求见法院领导,当时秦军城刚分管信访。因为老孙上访没有具体诉求,老是说些无理无据没头没脑的“疯话”,信访办的同志劝他不要去接访。秦军城跟劝他的人说:“不管他是不是疯子,来了就是有事,既然找领导我们就要出面,这是个工作态度问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当老孙走出接访室时,手里拿张纸条,乐呵呵地握着秦军城的手说:“秦院长,我保证不来上访了。”同事很惊奇,问秦军城是怎么把他说服的。秦军城说:“老孙是典型的心理抑郁症,我给他开的药方就是我的电话号码,以后我们约的是‘话疗’。”
正如莱城法院院长崔继山在悼词中所说,秦军城从事法院工作二十五年,始终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并为之贡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在他脑海里:总是装着大局
熟悉秦军城的人都知道,除了莱城区法院副院长外,在他身上还有很多“头衔”。莱城区孟花园工作组副组长、口镇西街工作组副组长……2012年以后,尤其是进入十月份以后,秦军城既担负着法院繁重的审判工作任务,又担负着十八大期间的维稳工作任务,在自感身体不适,医生建议休息治疗,组织也劝其休息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
“领导叫干啥咱就要干好啥,只要有一分的可能性咱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咱当过空军的身体累不垮,做人民法院的人要为人民做实事。”这是经常挂在秦军城嘴边的一句话。
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里,每天早上七点,当很多人刚刚起床准备上班时,秦军城的办公室内已经亮起了灯。他将分管的法院工作处理完毕,并交代相关办理人注意事项后,便急匆匆赶往口镇西街,作为工作组的副组长,几乎每天他都是第一个赶到。
“秦组长,有几个群众点名要见你;秦组长,这几个问题群众不是很理解,您帮着给解释一下;老秦,从法律方面讲,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才合适……”
每天都是忙不完的事情,而秦军城精湛的业务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果断迎来了越来越多群众和同事的信赖。在他和工作组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参与的两个工作组需要处理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1月15日,为了解决一个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他和工作组的同志到各机关部门查阅原始资料,从早上九点一直工作到深夜十二点多。第二天群众听到答复很满意,老秦却不停地捶打自己的肩背,他感觉后背很闷痛。
11月17日,星期六。周末本应该是一家团聚,尽享天伦的时候,可他一大早就赶到了口镇西街,与工作组的同事总结一个多月来的工作情况。写完总结已是中午十二点多,他们没顾得上吃午饭,下午一点接着向区里汇报。汇报完已是下午两点多。晚饭后,老秦便拿起还没处理完的法院卷宗仔细审阅起来。凌晨,家人准备催他休息时,发现他趴在一旁的小床上,卷宗散落了一地……
在同事眼里:一个可敬的“大哥”
“秦院长是领导,但却没有领导架子。”这是莱城区法院干警们的共同感觉。“单位有老同志过生日,秦院长总是自己掏钱为他们买蛋糕;节假日值班,秦院长总是说自己家里没事,到单位和值班同志一起过节;院里谁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很多同事平时谈起他,都说还欠他这样那样一份情,可没等我们回报……”曾在城西法庭和秦军城共事过的开发区法庭副庭长崔方军说不下去了。
“我在城西法庭跟着秦院长工作时,妻子得了骨癌,实在没钱支付昂贵的医疗费,妻子几乎要放弃治疗,秦庭长知道后,劝我家属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坚持,一定要坚持治疗’。他把自己两个月的工资给了我,还动员全院为我捐了款,他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城西法庭郭丰国说。
“秦军城同志全心为大局、全心为群众、全心为同事、全心为法院。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和工作干劲,用他平凡中的不平凡激励广大干警。”莱芜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吴声在追悼秦军城时说。
秦军城走了,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常工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甚至从来没有受过表彰,同事们说,他把荣誉都让给了别人。可是在这些平平常常、点点滴滴中,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一位基层人民法官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与坚守。
“秦大哥”,一路走好!(记者 肖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