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保护美丽中国,法律不能再被抽筋了

2013-04-19 09:49: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汪劲教授指出,“从1989年开始,我就一直参与国家有关环保法律制度的调研、讨论和制定。在法律起草阶段,考察国外先进做法、邀请专家研讨等程序都有,大家提的建设性意见也不少。可每到最后拍板的时候,考察成果和大家的意见几乎都被拍下去了,理由往往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到那一步,太严厉的制度不适合国情。圈子内部笑称,这样的做法就是在抽筋,被抽过筋的环保法律制度在现实中根本硬气不起来”(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依法治国,当然离不开立法。环境保护领域,我们的法律法规也不算少了,但各地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却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汪劲教授在专访中披露的情况令人有大彻大悟的感受。

    比如他披露,我国法律规定污染项目在建设前,需要经过环境影响评估这个必经程序。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规定,可是偏要加上一个后缀,说建设前不进行环评也可以,之后补办就行。就是这个后缀,几乎推翻了整个环评制度。还有这段时间被热议的PM2.5,早在2005年修改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时,许多专业人士都呼吁要增加PM2.5项目,可环保部门说什么也不加。

    我们经常会抱怨法规的执行力不够,多有“空气执法”,可意料不到的是,原来,我们的一些法规本就没有多大的执行力、约束力,又怎么能够猛、够有力度呢?被抽筋的环保法在现实中硬气不起来,被抽筋的环保法当然保护不了那些青山绿水!

    立法过程中,为何法律会遭遇“抽筋”?据说决策层的理由通常是,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到那一步,太严厉的法规、制度不适合国情。其实,法律遭遇“抽筋”,还有有关职能部门“自我保护”的暧昧思想在作祟发酵,因为在太严厉的法规、制度下,他们的相关工作立马“相形见绌”了,政绩也顿时“烟消云散”了,这样的结果当然是他们不愿见到的。所以,那根关键的“筋”,就会被适时地抽掉了,留下来的往往是不硬朗的法规。

    于是,我们就“沦陷”到一个很无奈的境地,因为环保法规的无力和软弱,惩治环境污染根本是无从下手。因为GDP崇拜的根深蒂固,宁可不要青山绿水也要政绩工程的执政理念,一直在很多地方“开花结果”,因此,我国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中绝大多数的经济目标都超额完成,但几乎所有的环保目标都没有达到!更有新加坡的学者研究称,“我们搜集了中国283个中小城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10年的政绩和升迁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绿色官员升迁难。”

    去年8月,环保法修正案草案公布。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表示,将要修改环保法。汪劲教授却忧心忡忡地说,去年公布的环保法修正案草案,稍微内行的人都能够看出,这简直就像是一部放纵污染者与污染排放者共同起草的东西,对改善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意义——难道环保法还要继续被“抽筋”吗?在开门立法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任何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都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的力量。因为,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都避免不了各种利益的较量、角逐,而唯有让最广大的利益和权利在法律中得以彰显,法律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公平才不会旁落。(吴杭民)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环保局的冗员坑了美丽中国
·社会主义道德自觉与建设美丽中国
·湖南临武林业巡审护航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只是开端而非终点
·用法治擦亮美丽中国
·代表委员议国是 “美丽中国”如何建设

·代表委员议国是 “美丽中国”如何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自然保护地立法处于最佳时机
·新华时评:美丽中国需要更多绿色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公民的阳光心态
·“美丽中国”呼唤科学发展
·三位基层女代表的“美丽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