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139个警务室24小时运转
4月9日上午,江苏省江阴市市民王先生到澄江街道文富社区服务中心办理户口迁移相关事宜,按照工作人员要求,他直接到旁边的文富社区警务室打印了相关证明,“这次办事,我一点冤枉路也没跑。”
社区、村警务室与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之后,老百姓享受到了一条龙服务。其实,这只是江阴市公安局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的过程中,警务室凸显出的方便群众的功能之一。自从江阴公安年初启动深化社区警务工作以来,全市139个警务室开始24小时运转受理群众救助报警,社区民警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好朋友。
警务室功能齐全 全天候为民服务
走进文富社区警务室,整洁的办证台映入眼帘,户口办理、身份证办理、证照办理、暂住证办理等几块牌子让办证者一目了然。在这个不大的社区警务室里,有接待室、民警办公室、调解室、休息室,照相机、打印机、便民箱等设施也一应俱全。
为方便老百姓办事,江阴市139个社区警务室全部按照“八个一”标准规范建设,警务室硬件建设必须符合《江阴市公安局警务室硬件建设达标规范》的有关规定。
文富社区警务室的大门口贴着一张告示牌,上面不仅写着社区民警的电话号码、接待时间,还写着社区民警当天的去向。“要让老百姓在休息时间都能找到我。”该警务室社区民警张文武介绍说,警务室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作,社区民警为警务室日常运作第一责任人,每周不低于2个半天在警务室接待群众,并提前3天在警务室外的留言板上公布。
据了解,江阴市社区警务室推行弹性工作制,社区民警上班直接到责任区,上下班通过警务室视频监控向勤务指挥室报备,工作时间离开责任区再向勤务指挥室报备。此外,社区民警将休息日时间灵活调整到周一至周五,使双休日有更多的时间与老百姓接触。
社区民警扎驻地 每起刑案必到场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刚刚来到警务室上班的社区民警茆金福开始浏览上午的接处警信息,发现辖区内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他立即收拾好装备,联系受害人,赶往案发现场。
原来,当天上午,受害人温某在自己承包的葡萄园干活,随手把外套往水泥柱上一放,等到1小时后活干完了,才发现衣服口袋里的1000元现金以及1部手机不见了。对案件进行回访后,茆金福立即开始走访,利用自己对辖区人头熟悉的优势,迅速搜集线索。
茆金福告诉记者,他在社区警务室内接受西郊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的扁平化指挥,一旦有老百姓报警,他就可以通过对讲机获悉。如果当天值班,他就立即赶往案发现场,如果休息,一上班就进行案件回访。
目前,社区警务室推行社区警务、巡逻防范、先期处警“三位一体”的勤务模式。每起刑事案件,社区民警必须赶到现场。“入户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是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方式。原则上,社区民警以中班为主,上午休息,下午在警务区开展企业、校园、场所行业安全检查、外来人口管理、治安巡逻、调解纠纷等事项,晚上6时至8时开展以走访居民群众住宅为主的入户调查工作。社区民警入户调查每周不低于30户,一年内责任区所有居民住宅、厂企单位、场所行业必须至少走访一遍。
服务百姓更深化 便民事务帮到家
江阴市公安局启动深化社区警务工作的同时,还全面推进社区民警进村居委兼职工作,确保所有警务区实现民警兼任村居委副书记、副主任或其它行政组织职务,实现社区警务与为民服务、社区事务的有效对接。
社区民警除了积极利用警务室开展办理(受理)户口、采集人口信息、办理暂住证(居住证)、上岗证、受理发放居民身份证等工作外,江阴市社区警务工作成员单位还将逐步授予社区民警更多的公共服务权限,稳妥有序地将证照办理、验证审批等向社区延伸。
在户口办理方面,对不需市局审批的一般性户口迁移事项,授权社区民警在警务室直接办理;对需要审批的,警务室实行首接责任制,完成审批3个工作日之内送证上门,确保群众只需来一次,尽量不来两次,杜绝第三次。
据了解,各派出所按照辖区村委(社区)和实有人口数量配备社区民警。原则上,各派出所必须按辖区实有人口7000∶1的标准配备社区民警,治安复杂的地区相应增设社区民警。确保每个警务室按每名社区民警配足配强4名以上专职社区保安(包括户口专职协管员)。此外,根据辖区实际居住外来暂住人口的数量,按500∶1或200间出租房屋配备1名的要求配足户口专职协管员,每名户口专职协管员都有相应的管辖单元。
■相关链接
警务室建设“八个一”标准:即“一套办公用房、一部办公服务电话、一套视频监控、一台公安内网手提电脑、一部警用通讯电台、一辆警用电动车、一支辅警队伍、一套规范制度”。“三队一室”,即社区警务中队、侦查办案中队、治安巡防中队和勤务指挥室;“两队一室”,即社区警务中队、执法办案中队和勤务指挥室。
(记者 赵家新/通讯员 冯国松)
·江苏江阴:深耕基层筑“无诉访”之路
·江苏江阴:首引民间资金开展刑事特困被害人救助
·江苏江阴 人民法庭建设的“四驱”动力
·江苏“江阴三位一体缓解农民看病贵
·江苏江阴边检站开展创建模范码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