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决策请群众参与、工作请群众监督、成效请群众评议——2011年以来,江苏省睢宁县开展“三问三请”活动,将“干什么请群众监督”延伸拓展为“干什么听群众建议”,推动党风政风转变,探索社会管理创新。
“三问三请”为睢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2012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群众对2011年发展改革措施的支持率均在90%以上。
广泛征集民意,决策扩大参与
“对照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安排表,请您选择排在前三位的项目”,“对照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安排表,您认为还需要添加哪些项目”,“根据自身情况,请将您需要解决的问题按顺序排列”——自2011年以来,江苏睢宁每年都会发放“三问三请”征集意见卡。卡片的背面,印有县委书记、县长的电话号码与信箱地址,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新闻中心“民生110”平台、电视台“1890新视线”平台等的电话。而这每一个平台,都是睢宁县委、县政府倾听民声、搜集民意的途径。
为了积极探索“请群众”的路径,寻找“请群众”的办法,让群众充分参与决策、实施和评议的全过程,2011年底,睢宁提出“明年干什么,群众说了算”,县年度工作目标、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资金安排等,都通过各种形式定期向社会发布。群众反映的事项,会交给各镇各部门办理,各镇各部门在接到督办后,必须在48小时之内对群众反映的事项进行回复,能够办理的要在72小时内办结,不能办结的必须向群众作出说明。今年1—3月,睢宁全县督办县领导手机短信594条,网帖1452条,回复率100%,办结率达93.6%。
“以前我们提出‘工作请群众监督’,希望通过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来了解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不满意。后来,我们又进了一步,‘做群众工作’就要‘为群众工作’,必须了解群众希望我们干什么工作,也就是‘决策请群众参与’。”睢宁县委书记王军说。
2012年9月,睢宁县开展了2013年全县重点工作问计于民活动,征集群众意见建议3万余条,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5万份,梳理出群众意见建议1000多条。
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征集民意,除了“三问三请”征集意见卡,睢宁还有其他办法。
丰富民意渠道,创新社会管理
灯光亮堂,音乐欢快。晚上8时多,睢宁县王集镇庄楼社区,五六十位村民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小广场上,应着大喇叭里的音乐欢快地起舞。虽是乍暖还寒的初春,村民们丝毫不减舞动的热情。王集镇镇长秦飞说,到了夏天,每天晚上都有一二百人来跳广场舞,小广场都站不下。
爱跳舞的跳舞,不爱跳舞的在广场边借着灯光下棋聊天……自2011年夏季开始,睢宁县在农村开展“舞动乡村”活动。
“这个活动的初衷是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农村各家干各家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多,乡情好像淡了。而群众渴望交流,渴望像城里人一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舞动乡村’活动不仅让大家舞出了健康和快乐,也为干部了解民情、群众反映民意创造了渠道,成为睢宁县‘三问三请’活动的重要抓手。”睢宁县委宣传部部长王敏说。
县委、县政府要求村镇干部轮流到舞蹈现场值班。舞蹈间隙的休息时间,村干部支起大屏幕,讲解农业政策。这样的“舞动乡村微课堂”,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了解政策的机会,也为村干部和村民创造了沟通交流的机会。
一天跳舞间隙,庄楼社区党支部书记吴伟拿起话筒问乡亲们:“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前咱们提‘全面建设小康’,现在提‘全面建成小康’。这‘建设’和‘建成’一字之差,谁知道有啥不一样?”村民庄树文老汉抢着说:“俺知道,这就好比盖房子,正在盖叫建设,盖好了搬进去住就叫建成!”
吴伟说,通过“舞动乡村微课堂”,“我们的工作都向老百姓公开,大伙儿心里敞亮了,开展工作也比以前容易多了。”干群关系成了平等的“舞伴”关系,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推动了社会管理手段的创新。
“以前宣传新农保,用大喇叭吆喝十几遍,村民也很少有搭理的;现在有了‘舞动乡村’这个平台,开展工作比以前容易多了!”王集镇柳林村党支部书记许杰说。
让干部沉下去,把群众请上来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2012年7月,睢宁开展了“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35个部门和金融机构的100名干部深入生产一线,有针对性地提供各项服务。4个月时间,走到一线的干部们梳理出企业发展中的157个难题,经县政府分类后,交由18个相关部门办理。
走进企业的干部们为企业解决了贷款、招工等难题,深入乡村的干部们,则帮助各村整修道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等。
睢宁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朱元奎从去年5月1日起,回到自己老家所在的古邳镇汤山村担任支部第一书记。不到一年时间,他协调县农委、供电公司等单位,为汤山村修建了两条总长1公里多的砂石路、一条1.4公里长的水泥路;针对农田水利建设“一寸不通,万丈无功”的特点,改造900多米的农村电网,修建0.5公里引水渠,完成了2300亩农田的改造工程。
“因为熟悉政策,申请了很多政策补贴和优惠,花了15万,办成了100万的事。”朱元奎说。今年3月1日,新一轮“双百双千”工作开始,朱元奎申请回到汤山村,继续为村里办实事,因为“去年的事儿还没干完呢”。
2012年4月,睢宁安排百名局长担任村第一书记、百名科级后备干部任村官,千名干部助三夏、千名干部助秋调的“双百双千”活动。规定任村第一书记每周下基层的时间不少于两天,科级后备干部必须每周吃住在村里5天。第一书记任职期间,要定期向所在村的群众公开述职,接受测评。
“‘口’+‘门’=‘问’,进百姓家门问,面对面问,你说、我说、大家一起说,才能问出实情、问出思路、问出和谐。”睢宁县县长龚维芳说,让群众得到实惠,是“三问三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群众参与,是这项活动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