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中山: “全民修身”凝聚正能量

2013-04-19 08:59:1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一座城市除了不断增长的GDP、高楼大厦,还应有什么特质?广东中山市以“全民修身”为契机,拓展“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城市精神,凝聚了300万市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正能量。

    600多间修身课堂

    在中山市,600多间修身学堂,成为市民向往和喜爱的地方。

    “修身学堂面向社区居民,谁都可以来听,如果你有一些很感人的故事,也可以上去跟大家分享。”西区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全区有6所社区修身学堂,而烟洲书院是最“有味道”的一所。每到开课的周末,悠远的钟声传来,社区居民扶老携幼前去听课。

    在全市镇区、城乡,类似这样的场景随时随地都可能上演。在“传统文化弘扬行动”中,首先倡导市民重读《论语》等中华优秀传统经典,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每逢中山读书月、中山书展、社科普及周,这股文化清风吹得更盛,快乐阅读、舒心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去年,以“学雷锋、齐修身、做好人”为主题,中山市发起了一场全民修身特别行动——“寻找中山好人”。经过部门和市民的推荐,有上百位中山好人的事迹被发掘出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在中山传唱。

    “虚功实做”让修身文化生根

    在修身行动中,中山提出了“虚功实做”理念。市委书记薛晓峰说,全民修身的主体是公民个体,要让广大市民从“被灌输”者、“被建设”者转化为行动者和建设者,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想做、我能做”。市文明办通过《全民修身行动测评体系》及其实施办法,定期对各镇区、各部门推进全民修身行动情况进行测评、考核,并实行排名通报制度。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职业道德的提升受到中山市民的普遍关注。市民的这一诉求,立即变成各行业修身行动的具体内容。中山市医疗系统开展以“大医精诚”为主题的修身行动,并制作了《“大医精诚”医德修身读本》。各大医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对医生的医德进行约束,争当群众满意的健康卫士;教育系统着重从师德师能入手,将“敬业、智慧、创新”的中山教育人精神特质,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和精神品质……

    从小处着眼,引导市民积极投身公共文明的实践。中山市先后启动文明餐桌、文明出行、倡导公共场合文明用语等活动,斑马线不再是路面上的摆设,车辆经过斑马线前都会减速甚至停下,礼让行人通过。

    中山市党政机关和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率先垂范。全市结合文明城市的创建,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镇区创建助推修身行动。过去一年,市级窗口单位的高效文明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各行政部门的窗口逐步采用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相结合的模式,先后实现一网式和一号式服务,有效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覆盖了更多服务项目。

    凝聚共识促进社会融合

    中山全市人口312万,其中外来务工人员165万人,超过了本地人口。修身行动把促进多元文化的兼容作为社会和谐融合的润滑剂,求得新老中山人同心同德、携手共建新中山。

    三乡镇是中山的外来人口大镇,本地人口只有4万,外来人口却有20多万。在这里,具有针对性的“新老三乡人融合行动”有声有色。一个普通的厂房、社区都是一个修身大舞台。最广为人知的“打工者艺术团”,把数万外来工的生活与三乡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先后已有400多人参加过艺术团,服务观众超过600多万人次。因为一起参加艺术团而找到意中人并相恋结婚的李文英说,周围的人给了他们这个由外来人员组成的家庭很多帮助,包括怎么带孩子、怎么煲汤,“感觉自己就是三乡人”。

    近年来,中山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及早融入城市文明。外来务工人员无论是学技能、拿证书,还是做义工、义务献血,都可以给自己“加分”,通过积分管理入户入学。此外,“百佳外来员工”评选、“十杰市民”殊荣评比等举措,促成了激励式的规范化管理,在新中山人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导向。通过积分入户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半数以上成为中山的志愿者。(记者 杜若原)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广东中山检察院首次申请没收涉贪案违法所得
·广东中山: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受欢迎
·广东中山第二市区:年轻检察院的不凡业绩
·广东中山:审理首例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案
·广东中山户籍改革样本:让农民工成为市民
·广东中山:启动“全面禁毒百日宣传活动”

·广东中山:启动“全面禁毒百日宣传活动”
·广东中山:刑事和解发挥“正能量”
·广东中山边防主动服务珠江禁渔
·广东中山检察机关办理粤首例强制医疗案
·广东中山: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广东中山:改革创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