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黄万余个头不高,有点显瘦,方形脸,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身上透着一丝儒雅气息,看上去更像个学者。其实,他是一名经常与毒枭打交道的缉毒警察。
46岁的黄万余,瑞安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从事禁毒工作12年,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兵”。近5年来,他共参与抓获各类贩毒犯罪嫌疑人126名,缴获毒品海洛因2.45公斤,各类新型毒品13.2公斤。
话匣子一打开,老兵“缉毒那些事儿”就惊险曲折地哗啦啦展开……
经历“生死时刻”
我是2001年从派出所调到禁毒部门工作的,没想到一干就是12年。相比其他警种,大家可能觉得禁毒部门有点神秘。其实,与其说它神秘,倒不如说它特殊。在我们国家,毒品是绝对禁止的物品,涉毒人员会受到严处。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受暴利驱使铤而走险,暗中从事贩毒犯罪活动。所以我们面对的对象,常不乏“要钱不要命”的“狠角色”。
很多人问我禁毒工作是不是很危险,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全国每年因公牺牲的公安民警中,我们禁毒战线的战友所占比例不小。而我也经历过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的“生死时刻”。
2010年7月21日下午,我正在外公干,突然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说有一个紧急任务让我马上回去。一听领导的语气,我就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原来,不久前上级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个庞大的贩毒网络,涉及全国多地,因为案情太重大,公安部已出面直接牵头查办。经过前期侦查,案件已进入抓捕阶段,而一名重要毒贩正在温州落脚,上级指令我们瑞安警方派遣精干警力立即赴温州配合抓捕行动。而我和3位同事领到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1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温州鹿城区一家宾馆附近,线索显示,毒贩登记入住在该宾馆二楼某房间。为了确认毒贩是否在房间里,我们悄悄靠近目标房间,但是大门紧闭,也听不到里面有什么声响。如果贸然进去,我们又怕打草惊蛇。当时正是炎炎夏日,加上因为一时拿不定主意而焦急,我们一个个满身是汗。可正是这身大汗让我突然有了“灵感”,马上跑到了楼外观察,只见目标房间的空调室外机风扇正在呜呜直转,这说明房间里十有八九有人。我们暗中埋伏在房门边上的楼梯口,一边监视一边等待指挥部的命令。
到了下午4点左右,指挥部一声令下———行动!我赶紧布置了一下战术:从房门两翼包抄,踢开房门后迅速冲入。并肩战斗多年,简单的几句话大家就能心领神会。随着“哐”的一声裂响,我们踹开房门冲了进去。我是老兵,当时冲在最前面。一进房门,我一眼就看见床上躺着一名30来岁的男子。“不许动!警察!”此时,我看见他飞快地将一只手伸向枕头下面。我心里一惊———不好,枕头下面一定有武器!说时迟那时快,我顾不得多想,出于职业本能扑了上去,一下踩住了他的手,其他战友也迅速上前将他牢牢按住。当我们掀开枕头时,看见男子手中已握着一把黑黝黝的仿制式手枪。我们拿过手枪一看,发现连子弹都已经上膛了,看得我们在场的几个人直冒冷汗。这个毒贩随身携带枪支,甚至将子弹上膛后放在睡觉的枕头下面,不用说就是为了万一有警察出现时,可以马上持枪拒捕。如果我们的动作稍慢一点点或者行动稍有疏忽,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想想都令人后怕。经过搜查,我们在房间里找到了一部分毒品。
像这样“生死攸关”的惊险场面,虽不敢说次次行动都会遇上,但危险性真的无处不在。今年3月7日晚上,我的同事戈晨威在抓捕过程中,额头被毒贩抓得鲜血直流,但他仍然忍住疼痛并最终将毒贩抓获归案。
三轮车夫的“易容术”
在武侠小说里,很多行走江湖之人为了掩人耳目,经常借助“易容术”来乔装改扮。我们禁毒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和毒贩斗智斗勇的过程,为了侦查破案,我们有时同样需要掌握“易容术”。
去年6月,我们通过侦查发现,有一个以四川大竹籍外来人员为主的贩毒团伙盘踞在瑞安一带,为首的人姓杨。这个杨某是个“老油条”,和我们公安部门打过多次交道,曾经因盗窃罪被判过刑。我们暗中查了很久,终于查到他平时在瑞安莘塍街道一带落脚,但是具体是住在哪条街、哪条巷我们就不知道了。杨某非常狡猾,具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比如说吧,他平时去哪里都是开助动车的,但他开车的习惯和别人不一样,不仅专门走一些小路小巷,有时候还会突然停下,然后掉头往回开,就是为了看看有没有被警察跟踪。一次侦查时,我发现他开车出现后,就一路小跑跟了上去,没想到刚进一条巷子,他就冷不丁突然调头,和我打了个照面,一双眼睛不停地打量着我,一脸警惕。还好我那天穿着运动服,装成在跑步锻炼的本地居民,这才没有“露馅”。
无法跟踪,我们就不知道杨某的具体落脚点。但是有一个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地有很多工厂,各地来打工的人很多,不少人出行喜欢乘坐价格便宜的人力三轮车,所以在当地随处可见三轮车夫。于是,我就租来一辆三轮车,还向车夫借了旧衣裳。为了使“易容术”的效果更逼真,我除了穿上车夫的衣服,戴上破帽子,还模仿许多三轮车夫的习惯,将裤脚卷起来用塑料夹子夹住。同事们看到我这身打扮,一个个捧腹大笑,看来我的“易容术”还是相当有水准的。就这样,我从侦查员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三轮车夫,每天骑着车子在那一带走街串巷。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杨某的助动车好几次都停在一间出租房门口,就猜测他可能住在那里。没想到等我们打算去抓捕的时候,杨某又不见了。后来我们才知道,狡猾的杨某为了防止形迹败露,还经常变换住所。不过是狐狸总会出洞的,经过我这个“三轮车夫”的细致探访,很快确认一间两层出租房就是杨某新的落脚点。去年8月11日上午,杨某派出前往广东购买毒品的马仔施某回来向他交货时,被我们一举抓获。我们还在现场缴获了冰毒500克,进而一举侦破了全案,共抓获4名毒贩,缴获海洛因、冰毒等共800余克。
案件破得非常漂亮,而我这个山寨版“三轮车夫”至今仍不时被大家提起。
“介绍所”的故事
前年下半年,我们在侦破一起贩毒案时抓获了4名四川籍犯罪嫌疑人,其中一名姓王的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其他3个在审讯中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架势的毒贩不同,他始终低着头一语不发,还不时地用衣袖擦拭眼睛———他竟然流泪了。一个30多岁的大男人居然哭起来,我猜想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内情,决定以王某为审讯突破口。
一番安抚后,王某终于道出了原委。他的妻儿刚来瑞安不久,没有工作,身上也没什么钱,无依无靠生活无着。原来,他是因为担心家人而伤心难过。我自己也有妻儿,所以很能体会他的这种感受,就决心帮帮这个为人夫、为人父却深陷囹圄的男人。
我根据王某所讲的地点找到了他的暂住处,他的妻子苏某是一名典型的农村妇女,看到我的到来显得非常紧张,当得知丈夫被抓的消息后一下就哭了起来。交谈中,我得知她在老家没什么亲戚,想留在瑞安等丈夫出狱。人活着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何况还带着一个孩子。我看看苏某虽然无一技之长,但也老实本份,就给自己一位开鞋带加工厂的朋友打了个电话,软磨硬泡,硬是要朋友安排一个岗位,让苏某到他的厂里打工。突然间就有了工作,苏某愁眉舒展,不停地说着谢谢。随后,我又东跑西跑,通过各种渠道,终于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把王某的儿子安排在当地某小学读书。
当我把这些消息转告给王某时,他激动得语无伦次。他说,自己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我,但出来后一定会好好做人。后来我得知,他在服刑期间表现很好,获减刑后提前出狱。现在,他们全家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的努力也算有了最好的回报。
工作中,类似的情况还不止这一次。一名毒贩被我们抓获后,我还把他18岁的儿子介绍到瑞安某市场当了保安。有些同事打趣说,我要是去开一家“职业介绍所”或“入学介绍所”,保证有生意。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看似不是警察份内的事,有时却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我们打击毒品犯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一个个小家庭的幸福美满。
口述黄万余 整理季光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