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走进广东城乡探“平安”

2013-04-17 19:40: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图片分享到上海滩微博

深圳市龙岗区五和社区内的治安员利用信息系统查看治安状况。罗 珣摄

点击图片分享到上海滩微博

罗 珣摄

点击图片分享到上海滩微博

东莞市麻涌镇大盛村的视频监控系统。 罗 珣摄

点击图片分享到上海滩微博

深圳市的老人“义工队”。

    群众满意度是平安广东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群防群治的平安广东建设,在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2012年,广东省群众安全感比上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有专家指出,当前群众安全感提高1个百分点都比较困难。广东作为流动人口大省,能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成绩是怎么得来的?记者日前走访了广东城乡,在大街小巷里探“平安”。

    在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有一支支佩戴红袖章的老人“义工队”,他们日夜巡防在社区街巷;有一批身穿“红马甲”的楼长,他们时刻守护着出租屋的平安;还有一批警务人员,他们日夜操劳在社区警务一线,为群众办实事、保平安。

    警务前移,让村民“足不出村”能办事

    4月3日,记者冒着大雨走进东莞市麻涌镇大盛村,在村北门口,要凭身份证或居住证刷卡后才能进村。雨中的大盛村车辆有序、铺位井然,村口的电子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各种提醒信息。

    驻村警务室只有6名民警,却能够办理赴港澳通行证、居住证等89项服务,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办事。52个监控探头则将1.3万人的全村治安情况尽收眼底。

    “过去村里一年有几十起机动车盗窃,今年目前还是零发案。”东莞市麻涌镇党委书记陈建枝介绍说,“这个村曾经是东莞治安黑点,发案率占全镇30%以上。如今辖区警情环比下降39.4%,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数环比下降65.4%、63.3%。”

    “群众满意度是平安广东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东省政法委书记朱明国说,去年广东出台了《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广东的意见》和《创建平安广东行动计划(2012—2022)》,提出在5至10年内,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稳定的示范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法治省。

    广东省公安厅厅长梁伟发强调,创建平安广东的总目标是“一强二升三降”:“一强”,即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二升”,即破案率、起诉率、审结率、调解率上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上升;“三降”,即重大刑事案件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下降、重大安全事故下降。

    12万个群防群治组织发挥防控作用

    “事实证明,群防群治是个老话题,群众参与就是关键。”广州市天河区委副书记林赛龙与记者座谈时说。

    “深圳市通过推进楼(栋)长制,建设‘全民创安’防控系统。”深圳综治办副主任李伟杰介绍说,目前全市配备楼(栋)长21万余名,基本实现深圳“城中村”出租屋楼长全覆盖。

    4月2日,记者来到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五和社区楼长服务站。服务站墙上贴满116个楼栋长名单,他们所负责的139栋楼房屋编号、房东信息等“网格管理”内容一目了然。

    “站里有13个人,服务139栋楼约1.5万居住人口。”身穿“楼长”红马甲的岳金全告诉记者:“楼长工作很多,信息登记、计生、安全、消防、化解租赁纠纷和日常巡逻等等。各楼长每天都要到站里开会碰头,交流本楼信息,排查安全隐患。”

    深圳、东莞等地实行的楼(栋)长制,充分发挥了业主负责本楼栋相关管理事务的作用。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各类群防群治组织已达12万个80多万人。

    “东莞把‘平安东莞’摆在建设‘六个东莞’之首,全面创建‘平安村居’,努力实现无刑事命案、无死亡火灾事故、无‘黄赌毒’、无越级上访、无制假售假等‘十无’平安村居。”东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志广说。

    眼下,广东省的基层平安创建工作正方兴未艾。全省深入开展了平安县(市、区)、平安镇街、平安村居、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车站、平安企业等系列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全省各类安全小区覆盖社区和人口达90%以上。

    “针对基层综治力量薄弱的情况,广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平安稳定根基。”广东省政法委秘书长陈少波说,目前,全省建成121个县(区、市)、15184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26779个村居、5500多个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综治工作站(室),实现基层综治工作平台全覆盖。三级平台成为矛盾纠纷调解、社情民意研判、维稳处突指挥、打防管控联动、法制教育宣传、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指挥中心。

    4051万张居住证覆盖在粤流动人口

    作为3000多万流动人口大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创建平安广东的重要切入点。广东省大力推进居住证“一证通”,全省共制发居住证4051万张,基本覆盖在粤流动人口。

    同时,广东省不断拓展居住证公共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借记卡”、“公交卡”等作用,持有者享有职业培训、社保、驾驶证申领、港澳商务签证等20项权利。

    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广东省制定了《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方案(2012—2014)》,要求各地新增财力60%以上用于推进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广大城乡居民及外来人口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广东还推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城镇政策,对全省和各地市表彰的见义勇为者优先落户所在城市。近两年共有28.4万名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有77.8万名高技能农民工进城入户。居住两年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还可进入城市公办中小学校享受义务教育。

    据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介绍,东莞率先在全国实现社保卡诊疗一卡通,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新莞人”自然年度统筹基金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2.5万元提高到20万元,让大多数流动人口感受到家的关怀和温暖。

    114万个治安监控摄像头为市镇村织就平安“天网”

    过去,记者到广东各地采访,听到基层叫苦最多的是警力不足,缺口大。如今,听到基层干部最叫好的事,就是科技强警力,全省114万个治安监控摄像头,为市镇村织就了平安“天网”。

    4月3日,记者来到东莞市中堂镇江南社区。在这个上万人的社区里,虽然外来人口是本村人3倍还多,但大家和谐相处,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江南社区党支部书记钟灿坤说起经验来很简单:“一抓民生,投资600万元,为40多户困难群众建起解困房;二抓平安建设,年投入200万治安费,建成99套治安视频,去年发案只有2起。”

    据介绍,从2005年起,广东开始部署社会治安视频系统建设。2012年又制定《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拟再建100万个一、二类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形成覆盖全省的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视频监控网络。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