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工笔向未来
——枣庄市检察机关实施“素质兴检”工程侧记
4月15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枣庄市检察机关第一期领导素能提升研修班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市两级检察机关60余名高级检察官接受为期 10 天的高层次培训,重点研修法治、政治、经济、管理、文化等内容,来自高检院、北京大学和首都其他高校的多位专家教授作辅导讲座。紧接着,第二期也将在这里举行。这是该市检察机关深化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举措。
“向培训要检力,以人才求发展”。近年来,枣庄市检察院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素质兴检”工程,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培训层次,积极拓展检校共建,构建起长效机制,谱写了检察队伍教育培训的新篇章。
培训学校 聘请法学名师
2011年3月,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的山东省检察官培训学院枣庄分校(枣庄颐正园)在枣庄新城拔地而起,市检察院从检察机关和高校选聘了 30多名专兼职教师,此后,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就在这片热土上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公诉处的张攀今年以来先后参加了全市公诉业务培训班、修改后刑诉法研讨班和公诉人辩论赛,谈及参加学习培训,他深有感触:“听了业务骨干和专家的讲解,茅塞顿开,如果自己摸索,不知要几年才行。”
去年以来,枣庄检察机关先后举办各类脱产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2230 人次。集中学习新知识、新法规,传授工作方法技巧。全市710名检察人员年人均脱产培训近100学时。组织检察官教检察官活动80场次,业务骨干轮流登台,各展所长,教学相长。
枣庄颐正园正成为检察官成长成才的摇篮。
专家讲座 提升培训层次
多年来,基层检察人员承办了检察机关80% 的案件,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但是几乎没有聆听专家学者讲授、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探讨的机会。
通过深入调研,枣庄市院于家珍检察长和党组一班人达成共识:专家型检察官离不开专家学者的培养和前瞻性引导,在教育方面一定要舍得投入,走出去请进来,开阔干警视野,提升培训层次。
近年来,该市先后邀请了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 10 多位法学专家来院讲授前言理论、解答干警执法办案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邀请高检院、省院业务专家和枣庄学院的教授讲授检察实务、网络舆情、信息技术、语言写作等基础知识,组织150余名干警到国家、省重点院校参加培训学习,显著提升了干警的知识层次和理论素养。仅去年以来,全市检察干警撰写调研文章830篇,其中有 410 余篇被知名期刊、报刊杂志发表,20多项理论成果荣获国家、省级奖励。
检学共建 携手名校法学院
2011年11月7 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与枣庄市检察院建立了“检学共建”教育培训机制,这在我省是首家。校方为检察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参加在职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定期邀请检方参加法学类学术会议,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联合开展课题申报研究,不定期参加检察机关疑难案件以及相关法律问题的论证研讨等。
市院公诉二处处长欧阳玉静曾多次参加检察论坛及高层次学术会议,她深有感触地说:“对检察理论研究的热衷,使我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是我工作探索创新的源泉。”
深入的学习钻研也有力促进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近年来,枣庄检察机关的案件集中管理、派出检察室建设、量刑建议、不捕不诉说理论证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检察机关的先进行列。他们还成功侦查、公诉了中纪委和高检院、省院交办的原浙江省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华元等 5 起大要案,展现了该市检察队伍过硬的业务能力。
岗位练兵 创新形式重实效
近年来,枣庄检察机关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短平快地提升检察队伍整体素质。每年举办法律文书制作、公诉人辩论、信息化运用、公文写作、案卷评比、 法警比武等业务技能竞赛,促进干警强技能长本领。组织观摩典型案件庭审,在实战中查找不足,提高公诉本领。每周开展案件点评,分析查摆问题和不足,在总结整改中提高、规范执法水平。自侦人员旁听案件法庭审理,改进调查取证工作,提高证据质量。同时,大力评选表彰精品案件、优秀检察建议、优秀创新成果,建立优秀成果评价激励机制。
素质育检,成果丰硕。近年来,该市检察系统在全国、全省业务比赛先后有22 人次获奖,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办案水平和案件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四年多来,全市检察机关所办案件无一差错,所办职务犯罪案件移送起诉率、有罪判决率达100% ,6起案件入选全省、全国十大精品案件。该院也连续四年在全省检察机关综合考评中名列B 组第一名,并受到表彰。(记者 丁洪亮 通讯员 李晓波 李大伟)
·山东寿光: 研发软件规范检察室工作
·山东枣庄胜利路派出所打造“行业警务室”
·山东青州:实现执法录音录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山东乳山警方主动出击破两起侵权假冒案
·山东去年以来163人在“扫黄打非”中被判刑
·[视频]山东武警开展禽流感疫情防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