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校园法制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

2013-04-17 10:14: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法治报 

    姚万俤 绘

    当人们还在研究着“80后”的犯罪心理时,“90后”的稚嫩面孔已经开始频繁出现在刑事审判法庭上,并呈现出犯罪率上扬的趋势。

    这不禁令人反思:实施多年的校园法制教育是否起到了强化青少年法制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原有的校园法制教育制度是否过于僵化而无法适应现状?在预防在校青少年学生犯罪方面,我们又该作出怎样的努力?

    现有的校园法制教育存在问题吗?

    价值观错位,个人主义至上,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让不少青少年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凸显了家庭、学校与社会法制教育之殇。而在校园法制教育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法制教育不受重视

    目前,许多学校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其校园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或纯粹应付。学校不重视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在校学生也因此认为法制教育可有可无,不予以重视。

    另外,现在的大中小学校或完全不重视德育与法制教育,或即便重视了,却只偏重德育或只偏重法制教育,将德育与法制教育割裂开来。

    法制教育资源有限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教师主要是由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师甚至是其他文化学科的教师担任,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而仅仅是聘请当地公安司法人员,每年为学生开设几场法制教育讲座。这样就产生以下问题:一是非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法学基础理论素养,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剖析出蕴含的法学精神理念;二是有些公安司法人员虽然掌握较系统的法律知识,但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师,难以真正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

    不同学龄和不同学识程度的青少年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不能“一刀切”授予一样的知识,授予知识所采用的教育手法也应该有梯度的区分。但目前,设置有法制教育课程的学校并没有详尽而系统的教学方案,小学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孩子接受的法制教育内容和接受的教育方式可能是完全一致的,而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的学校则经常只是请法制副校长开展讲座,组织全校师生一同听讲。

    步入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对信息的接受方式早已不同往昔。现有的法制教育模式过于僵化,难以让青少年对法制教育课程产生兴趣。

    另外,现阶段的法制教育存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对分离的状态,三方均局限于自身的教育层面,没有形成一个动态统一的具有互补共建功效的横向法制教育网络。

    怎样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针对当下校园法制教育在实行过程中折射出来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对现有的校园法制教育进行改革,建议如下:

    法制教育也需“以生为本”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法制教育理念,给青少年创造自我教育的空间,改变法制教育被边缘化不受重视的现状。更新法制教育理念,从以前的“教为主、学为辅”转化成“学为主、教为辅”。教师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应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化角色引导青少年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青少年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校园法制教育应加强与德育、科学教育的结合,可将人情、伦理与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典型案例中,让青少年从情、理、法多个角度明辨是非,理解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法律事件,提高青少年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用最专业的师资进行最专业的教学

    第一,学校应当建立一支受过专业法学教育,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师资队伍。

    一方面,可聘请一些法本专业毕业生担任法制教育课程的科任老师,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组织现有的教师参加法律知识专业培训,提高现有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水平。同时,学校和教师应教导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微小处培养青少年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第二,各学校应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青少年制订适龄的法制教育课程,各法制教育教师应结合所教导的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如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可采取寓教于集体游戏中的形式,教导他们如何遵守交通法规;而对高中生,则可以采取举办“3·15”晚会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如此操作:

    (1)改填鸭式教学方式为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以案说法,并设计问题供学生讨论,使其对法律的知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2)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空间。除了延续原有的优秀传统方式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设置法制小广场、举行法律辩论赛等方式以外,法制课堂更应注重对新兴媒体的运用,如组织学生利用微博制作法制宣传微电影,组成微群讨论社会上的热点法制问题等。

    (3)实行受挫教育。学校可以采取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抗挫折训练夏令营、逆境挑战赛或者邀请成功人士为青少年作励志演讲等形式磨练青少年的意志,使青少年有意识地防范自己受挫之后可能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学会面对困难。

    (4)提供心理疏导。由心理辅导教师与青少年进行交谈或书信往来、微博私信等,纾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构筑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校园法制教育应以学校为辐射核心,带动家庭、社会组成能互动互补的横向教育链条。比如,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在生活细节中对青少年起到良性引导的作用。社会各界应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作出不懈努力,相关部门应对网络等对青少年影响较大的媒体加强监管,取缔校园周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游戏厅、歌舞厅、酒吧、棋牌室等,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朱雯偲)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西钦州钦北开展校园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