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在线访谈

访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闫满成

2013-04-16 09:02: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每年的4月,对首都政法系统来说是个重要月份,从2011年起,4月就被确定为全市政法系统的“爱民月”,而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五也被确定为全市政法系统“开放日”。与前两年相比,今年首都政法系统“爱民月”、“开放日”活动显得异常热闹,参与单位范围继续扩大,参与形式异彩纷呈。而对这一已经连续组织了三年的活动,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闫满成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将这项活动总结固化,成为首都政法系统为民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日前,闫满成在接受《法制日报》专访时表示,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队伍既是执法司法队伍,也是群众工作队伍。组织“爱民月”和“开放日”活动,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扩大社会监督,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更好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年,在充分总结前两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北京政法机关将重点从组织领导、工作内容、方式方法、职责分工、社会监督等方面入手,注重总结提炼,把一个个鲜活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提升固化为工作模式,转化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闫满成说,在全市政法系统组织开展“爱民月”、“开放日”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重要指示精神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恰恰满足了政法队伍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亲和力和公信力的要求。“政法机关履行职责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没有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没有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政法机关要履行好自身职能是不可能的。我们开展‘爱民月’、‘开放日’活动,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首都政法机关的理解支持,不断增强广大干警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

    闫满成也坦陈,当前仍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矛盾的关联性、聚集性、突发性进一步增强,做好首都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加之互联网、手机媒体、微博客等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以及其对负面新闻和社会情绪的放大效应,很多涉及执法司法机关的负面新闻,不管消息是否真实、事实是否被扭曲、情节是否被夸大,舆论导向有时往往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这其中,有的就是因为群众对政法机关还不够了解,由于了解不够,往往导致理解和支持也不够。组织开展“爱民月”和“开放日”活动就是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多种形式的沟通,加深群众对政法机关的了解和认识,这对政法机关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不仅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

    闫满成介绍说,“爱民月”和“开放日”活动,北京市已经有了两年的实践。两年的实践表明,“爱民月”、“开放日”活动,一方面通过把群众请进政法机关,打破了执法司法机关的神秘感,增进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政法机关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使政法机关更直接更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新要求、新期待,增进了广大干警与群众的感情,密切了警民关系,为执法、司法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根据北京市委政法委统一部署,全市政法系统各单位都要总结三年来的活动经验,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为民实践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方面要坚持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基层联系点制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把握群众诉求、发现基层问题、促进基层工作上,并健全向辖区群众报告机制,把群众请进派出所、警务室、派出法庭、司法所、办事大厅、救助站等,向群众报告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民意反馈机制、创新为民服务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逐一登记,甄别情况,全面梳理,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并完善网上警务室、新媒体平台、民意库、“驻村检察指导员”等社情民意分析研判机制,健全巡逻警务站、社区民警驻区、检调对接、立案窗口“一点通”式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不断破解群众工作的难题。

    闫满成说:“公正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灵魂与核心,而公开则是实现公正的必要途径,没有执法司法公开的有效推进,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执法司法公正。我们就是要把便民、利民的各项举措体现在执法办案中的各个环节中,将服务群众的理念体现在文明公正廉洁执法司法中,把‘爱民月’、‘开放日’活动作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的过程,不断夯实各项亲民、爱民、为民长效机制,把‘爱民月’、‘开放日’活动真正成为促进首都政法机关执法公开、司法公开的重要载体。”(记者李松黄洁)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