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公安坚定守护美丽山东

2013-04-15 16:03: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山东法制报 

    近年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牢固树立“ 土地是根” 理念,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愿望,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一方平安,守一方安宁,为生态山东、 美丽山东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严打整治 全力护航美丽山东

    人类与自然环境需要和谐相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公安机关保护好、利用好我省山川壮美、资源丰富的国土,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然而,长期以来,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对环境违法犯罪嫌疑人处罚力度不够,客观上助长了环境犯罪的侥幸心理,影响了环保行政执法效果,形成环境污染恶性循环。

    省公安厅审时度势,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期望,在有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守护这方美丽热土方面下工夫、做贡献。省公安厅在全国率先设立了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并对全省各地这支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将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工作作为新时期重要民生警务工作,以组建专门队伍为着力点、切入点,迅速推进工作开展。目前,全省各地市已经先后成立了打击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的专门机构。专职机构的设立,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及省公安厅党委对严厉打击环境犯罪的高度重视,也为开展打击环境犯罪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基础。

    我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境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 15.5% 、丘陵占13.2% 、洼地占4.1% 、湖沼占 4.4% 、平原占 55% ,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良好自然条件,使我省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棉花、花生、水果和水产基地。为保护好这样一片山川壮美、资源丰富的国土,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按照省公安厅党委的部署要求,密切与环保、国土资源、海洋渔业、海监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整治环境资源犯罪,为美丽山东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2012 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查处重大环境污染案件33 起,非法占用耕地案15 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138起,非法采矿案 161 起,非法捕捞案 28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1125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2.7亿元。

    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但环保执法取证难、现场处置难、强制执行难,以及“以罚代刑”、“有案不送”的情况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环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尽快改变这种现状,省公安厅会同省环保厅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就建立联勤联动执法机制达成共识,联合制定出台了《全省公安环保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实施意见》,正式建立了环保联勤联动执法工作长效机制,我省环保执法由过去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松散式执法,改变为公安、环保部门优势联合,形成最佳环保执法合力,以强有力的组合拳共同打击环保违法犯罪,更好地守护了美丽山东。

    打造生态山东,美丽山东,需要公安机关坚持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改善服务引领管理创新,打造服务民生“美丽窗口”,争当服务群众“美丽警察”。近年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积极推出服务新举措,打造服务民生“美丽窗口”,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虚拟社会空前发展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控制能力,加快接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山东警务云计算中心”,建立与政府有关部门常态化的社会信息交流交换共享机制……一批新的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美丽窗口”展示了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也拉近了警民距离,成为美丽山东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爱民固边 维护边防地区稳定

    我省有海岸线3000 多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近海海域面积 17 万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 37% ,我省近海海域中,有天然港湾20 余处,散布着299个岛屿,总面积147平方公里,守护齐鲁边防线和开放国门的安宁与和谐,维护沿海地区社会稳定,公安机关任务相当艰巨。近年来,沿海各级公安机关和边防部门以高度的国防意识、海洋权益意识,大力加强边防建设、海防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

    省公安边防部门部署多项举措,深化爱民固边模范创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着力培育爱民固边亮点工程,把模范创建、民警村官和“边防小警务”作为深化爱民固边战略、创新边防社会管理的三大品牌,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工作的意见》、《推进长岛爱民固边模范县创建 20 项举措》,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755个、模范乡镇 22个、模范县市区9个,模范油区、港区、海岛、码头等特色创建项目 45 个,选派 904名民警兼任辖区1842个行政村的村官,实现了 100% 全覆盖, 26个地方党委政府将民警村官纳入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统一管理考核范畴,“警官兼村官”工作模式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深化港船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将港船管理工作作为海上维稳工作的突破口,对辖区海上治安管控工作现状和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分类研究拟定特殊船舶管控对策,并对我省海域渔事纠纷隐患逐起进行摸排稳控,牢牢把握海上治安管控主动权。全面规范和强化远洋渔船治安管控,建立偷渡重点人员数据库,增强了打击偷渡工作的针对性。组织开展冬、伏季渔民教育、反偷渡和治理非法出入境等活动,深入推进海域治安专项整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出海行为及违法犯罪活动。

    创优质服务,保海域稳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省公安边防总队立足“蓝黄”经济发展背景下出入境流量迅猛增长、出入境形态多元多样、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的实际,出台《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10项措施》、《服务口岸对外经贸发展若干措施》,通过采取开设“边防检查海上服务通道”、满足特殊通关需求等措施,实现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双提升。投入资金2250万元,为全省边检站增开、改造查验通道142条,建设便民服务设施 319处,以优质服务保障了 5个口岸陆海联运汽车运输通道、 15条固定航线新增航班、 12条新增客货运航线的顺利开通,以及73个码头泊位对外启用和临时开放。大力推进平安海区建设。深入调研论证,制定实施了平安海区创建方案,稳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部署开展海砂管理现状专项调研活动,集中开展了渤海湾海上治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维护了辖区海域治安稳定。凝聚海上管控合力,召集沿海7地市公安局和各边防支队、海警支队,研究部署加强渔船治安管理工作。与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开展渔船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海上“三无”船舶,完善涉外渔船监管机制;联合部署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有效净化了海域治安环境。与黄渤海区渔政局建立越界捕捞工作动态定期通报和信息研判制度,有效掌握越界捕捞动态,联合开展制止越界捕捞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守土有责 坚持服务大局

    土地是根,根深才能叶茂。土地不保,水土流失,发展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守一方热土,护一方安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

    近年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积极适应动态化、信息化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时空、全覆盖的立体化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实现了新发展,打防管控能力水平实现了新提升,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新突破,为推进平安山东、法治山东、美丽山东建设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以深化平安山东建设为总要求,按照平安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打造最安全地区为总目标,认真落实省领导关于加强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深入发展。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动态勤务机制、推进视频系统建设、开展“零发案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集中建立完善虚实有机衔接的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各警种部门职能优势,加强协同配合和优势互补,努力形成任务明确、合力攻坚,全警触网、全警建网的工作格局。全省公安机关以人民群众期盼为总引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始终坚持严打整治的民生导向,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盗抢”、“四黑四害”、侵财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常态化严打整治,制止了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

    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公安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公安工作的效率和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我省公安机关更加注重信息化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启动了山东“警务云”建设,通过信息牵引进一步促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有机融合。推进公安信息化向“警务云”方向发展。成立山东警务云计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继续完善“六大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山东警务云计算总体方案,大力推进“数字警务”、“智能公安”建设,用云计算的超强计算优势有效整合信息化资源,促使业务流、信息流、管理流和机制流更加有机融合,使公安机关打防控各要素之间联系更紧密。

    优化完善“环鲁防控圈”建设。按照“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常态化”的要求,不断规范完善以全省12 个环京“护城河”公安检查站、 42 个“环鲁防控圈”和445个县际公安检查站及1725 个治安卡点、流动检查站为主体的“环鲁防控圈”体系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等级勤务机制,形成严密设防、严格查控、层圈过滤、联动处置的牢固防线。治安防控“七张网络”更加严密,通过信息引导,实现各防控要素立体发展,全面覆盖,形成严密的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立体视频监控网、卡点堵截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根植农村 力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比高。维护农村稳定,服务农村发展是践行“土地是根”理念的重要举措,我省常年有1万多名公安民警工作在农村地区,他们长期扎根农村,用一颗爱民为民的心,成就了美丽人生。 临朐县公安局寺头派出所副所长兼石佛社区警务室民警沈开未20 年扎根大山深处,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热心肠的小沈”;莱西市公安局青岛路派出所第一警务区责任民警周尚宾长期扎根基层,被群众誉为雷锋式好民警;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于官屯派出所堤岭社区民警兼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徐西棒以村为家,与民共建幸福;肥城市公安局安庄派出所驻村民警尹衍星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分局董家派出所张而警务室驻村民警王建军驻村八年为民解忧……他们很平凡、很普通,但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有的伸出双手,送去温暖,有的挺身而出,不惜用鲜血甚至生命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最美乡村民警”。

    2012年4月,省公安厅党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选派“第一书记” 抓党建促脱贫的精神,借势发力,从厅机关中选派5名民警,到黄河岸边的东明县菜园集镇,挂职5 个村庄的“第一书记”。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徐珠宝就推进“第一书记”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先后两次率队赴南京雨润集团考察洽谈对接项目助推“第一书记”工作,商定总投资 44.5 亿元建设雨润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雨润国际广场城市商业综合体和雨润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等3个合作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张志华、王兆玉等厅领导多次到帮包村实地调研,指导帮扶对策,确保“第一书记”工作有序开展。

    省公安厅还专门召开了厅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第一书记”工作推进会。研究制定了《省公安厅选派农村“ 第一书记”帮扶工作任务分解配档表》,围绕帮包村街道硬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列出清单,突出重点,把帮包村需要办理的 50项实事,逐一细化分解到厅直21个单位,每一项都明确目标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并确定责任人与具体承办人,确保工作逐项落实。

    在省公安厅的领导下,厅直各单位积极到帮扶村庄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情况,反复进行论证,指导帮扶对策。并充分发挥“大后方”的作用,主动同省直单位对接,与他们沟通协调,推进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地。省公安厅“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公安环保联合查处环境污染案件公安边防官兵和渔民同劳动共欢乐公安检查站民警认真履职守卫山东“北大门”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郭声琨:努力使山东公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公安试点新型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模式
·山东公安试点新型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模式
·山东公安经侦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两会安保 山东公安在行动
·山东公安:积极完善三级信息研判预警机制

·山东公安:积极完善三级信息研判预警机制
·山东公安22万余人次保春节平安
·从四个方面解读山东公安工作会议精神
·山东:在新起点上开创山东公安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