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再出新招儿,采用现场曝光升级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被称为“顽疾”,“顽疾”因何而生,大家各有见解:因为交通参与者的文明意识、守法意识还不是很强,因为人们的固有思维惯性很大,因为交通管理与城市发展、人文观念等方面的矛盾明显等,导致整治过程中,交警遭遇了不理解、执法难、被看笑话。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也很难。治理虽难,总需要行动。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行动,说明他们在积极落实执法责任。万事开头难,执法的初期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和困难。任何事就怕虎头蛇尾,朝三暮四。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就怕因人而已、因时而动,就怕急匆匆、一阵风。从杭州交警的这次启用DV机来取证举动来看,说明他们用心了,动了真格。
用DV记录不文明交通行为,只是一个新生事物,说明交警在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中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手段。但是,仅仅只有杭州市的一个路口试行了这一做法,并不能说明其他地方会效仿。全国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开始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也不见得会在全国形成一致的行动。
现场取证曝光的方式至少可以解决交警取证的难题,同时对行人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这会让交警执法有了依据,有了底气,也会让不文明行人感到胆怯或者脸红,进而彰显处罚的警示教育作用。
要想有效医治“中国式过马路”顽疾,需要凭借科技的力量,科技的、人文的、法治的、舆论的手段一起上,综合施治。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交通管理执法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而“人性化”又是其核心问题,何处偏颇,就会让民众伤不起,让社会伤不起。比如,不可因为严管行人违法而淡化了机动车违法的情况出现。在这方面,哪怕有一点儿苗头,都将有违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初衷。(峻峰)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面临违者不交罚款困境
·根治“中国式过马路”须让城市以人为本
·北京:各地集中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专家 治理需多方面共同努力
·向“中国式过马路”宣战要从一而终
·警惕"中国式过马路"遭遇"中国式执法"
·北京5月6日起正式处罚“中国式过马路”
·北京5月6日起正式处罚“中国式过马路”
·向“中国式过马路”宣战要从一而终
·“中国式过马路”体现道路设计不足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动真格 违规行人被罚[组图]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治理
·[视频]中国多地整治“中国式过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