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潘玉琴:口岸上的“法律专家”

2013-04-15 11:09: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施莉莉

浙江公安边防总队北仑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一科科长潘玉琴有着江南姑娘中不多见的170厘米身高。2006年,面对高薪律师职业和艰苦从军生涯的选择,潘玉琴谢绝师友挽留,怀揣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踏上了从戎之旅,2007年初,她被分配到北仑边检站。

“法律专家” 一鸣惊人

初来乍到,高学历并没有给潘玉琴带来优势。作为司令部法制参谋,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她面对3个基层执勤科队的勤务协调、案件处理等工作毫无头绪,手足无措。“北仑站的第一个女研究生,水平也不过如此啊。”渐渐有了质疑的声音。偷偷掉了几次眼泪后,回想起自己最初的理想,潘玉琴打起精神重新投入工作。为了缩短磨合期,她拿出了考研时的那股劲儿,白天紧跟前辈虚心求教,夜晚拾起书本挑灯苦读。从办公桌到床头,摆满了和法律、业务相关的书籍。

扎实的法律专业功底,使潘玉琴很快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心应手。她发现,基层检查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证据采集不及时、法律条款运用不熟练、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等问题。她细心搜集整理出了《海港边检站常见案件范例》,在这些方面提供详细的解答。同时,她还针对全站业务人员拟定了法制培训计划并带头授课。

怀着不把全站干部整体法律水平提升一个层次不罢休的信念,她在给检查员们讲解案例时,连一句执法用语都不含糊,批改测试卷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她被同事们调侃为“史上最严老师”。不久后,这个站的执法办案质量由中等水平一跃至全总队第一。“果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质疑声变成了赞叹声。

送法上门 赢得人心

“还是潘科长有办法,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法律素质,还替我们节省了时间,就是辛苦了边检警官。”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负责员工培训的小朱说。

通过一次次的现场调研,潘玉琴了解到很多企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其实都是无心之失。这些人员大多来自外地,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法律意识差。“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发生率才是维护口岸稳定的根本。”潘玉琴提议由站里出面分批对他们进行边检法律法规培训,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部分大型企业涉及的人员广,如果统一组织到边检指定地点参加学习,就算分批开展也会对工作运转产生影响,加上人员流动性大,成本太高。再三思考,她想到可以采取“送法上门”的形式开展普法工作,一来人员比较好集中,二来不耽误企业用工。

就这样,采取统一组织与送法上门相结合的方式,潘玉琴带着科里的两名同事前后对口岸130余家涉外行业、单位的2万多名涉外作业人员进行了边检法律法规培训,并统一组织了考核。

亲力亲为 荣誉满满

170厘米的身高,体重却刚过45公斤,潘玉琴瘦得让人有点儿心疼,这和她在工作上劝都劝不住的“拼命三娘”性格或多或少有点关联。不爱逛街、不爱化妆的她似乎只对工作“情有独钟”。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到基层岗位上,总是能在下班以后,看到她在办公室里忙碌的身影。

去年初的一天晚上,值班检查员正在对代号为“新世纪六十八”的入境船进行预检,其中一名船员信息引起检查员的警觉。接到报告后,潘玉琴连夜对该船员的信息进行了甄别和资料收集,初步确认该船员为网上在逃人员,为了确保第二天的抓捕行动万无一失,她几乎一夜未合眼。

次日,船舶靠岸,潘玉琴抖擞精神,坚持亲自登轮,在挨个儿对船员办理手续的过程中,她一眼就认出了嫌疑人。潘玉琴先是装作若无其事和他闲聊,放松他的警惕,又突然正色喊出他的本名,习惯性应声回答使嫌疑人暴露了身份。这起案件还被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法律专家”更让人刮目相看。

每一起案件都亲力亲为,每一起案件她都要求无懈可击。潘玉琴在检查科的4年里,经办的400多起案件,几乎零差错。她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基层执法标兵”、“法制工作先进个人”、“全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个站连续被评为执法优秀单位。官兵们都说:“只要她在,办案时就觉得放心。”

潘玉琴如花般绽放的青春不仅写在了厚厚的案卷上,写在了从单位到总队各级的法制课堂里,写在了为人民服务的三尺验证台上,更写进了所有官兵和服务对象的心里。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