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海南

海南最大“假酒王”落网记

2013-04-15 10:55: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2013年3月29日,海南建省以来最大制贩假酒案宣判。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假酒王”谢某等10名被告人判处7年至1年10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60万元至6万元不等。这些从色泽、口感、包装上与真酒无异的各类“名酒”是如何制作的呢?其产供销“一条龙”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人民公安报记者深入采访,揭开了这一秘密。

警方频频接警——巨大假酒案浮出水面

2011年春节即将到来,海南省海口市做小本生意的老陈忙碌了一年,打算早些准备年货,过个好年。他到市面上购置了一箱贵州茅台和一箱五粮液。一向酒量好的老陈喝了几口酒后竟然双手发抖、双腿发软走不了路,与他一块喝酒的几名酒友也出现这种症状。于是,他们赶紧打车到了海口市人民医院。

2011年2月5日10点,医院又接诊了两个病人,经医院调查,这几个病人都饮用过白酒。在此期间,海口市公安局也不断接到群众报警电话,称海口市部分酒行涉嫌贩卖各种假冒进口和国产中高档名酒,不少群众饮用后身体出现头痛、目眩、昏沉等不适症状。

“亮剑行动”初战告捷——缴获的假名酒堆成小山

海口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立即成立专案组,行动代号为“亮剑行动”,经过近2个月的细致侦查,专案组查清出售的假酒来自文华行酒业,专案组顺藤摸瓜,一个以谢某为主谋在海口市专门制售假酒的广西籍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2011年4月2日,专案组摸清,犯罪团伙有个大窝点在琼山区丁村。专案组民警几次侦查,发现犯罪团伙每次交易假酒前都会去一家火锅店后院,民警以民工身份混入后,发现制假窝点正在此处,他们迅速取到了“假酒”样品证据。

2011年5月5日17点,专案组下达“亮剑行动”的第二步行动指令,抓捕了主要犯罪嫌疑人谢某以及所有掌握中的涉案人员。

经过连番问话“轰炸”,狡猾的谢某为了保命,一口气供述出了10多个假酒生产窝点以及10多个销售网点。

专案组人员表示,这个制售假酒案是几十年来海南公安机关经手的犯罪链条最完整、涉案人员最多、金额最高的制贩假酒大案。犯罪分子集生产、销售、运输、中转、仓储等环节于一体,整个链条专业而严密。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打击嫌疑人,专案组制订了细致周密的方案。2011年5月7日,海口市公安局组织开展统一抓捕行动,共抓获涉案人员17人。

在制假窝点,看到堆得像小山的假名酒,所有参加作战的民警都惊呆了。

2011年5月8日,经专案组审查,对涉嫌制贩假酒的谢某等予以刑事拘留,对涉案酒行及货品予以查封。同时,专案组进一步加大对在逃人员的追捕力度。

“名酒”是这样制造的——假五粮液用金六福酒调制

谢某系广西博白人,天生好高骛远,对生意缺乏脚踏实地的悉心经营,所以一直难以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富豪,为此瞄上了假酒,决定制假酒来发财。

2010年春节前夕,谢某一行人来到海口,在海口市蓝天路开设一家名为文华行酒业的大型专卖店,同时开设了假酒制造厂。生产出来的假冒名酒除了通过自己经营的文华行酒业销售,还向其他酒行贩售。

酒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要经过十几道流程和工序才能完成。而他们的工序却很简单,酒的色香味与真酒基本无异。“调酒师”制作“名酒”的秘密非常简单,将原料酒混入大桶内加入染色剂或调酒药品,调出与原酒一样的颜色和味道。在假酒制造厂里,假五粮液竟然是用金六福酒调制的……

为造“名酒”拉拢亲戚——一个庞大的家族造假链条形成

谢某因为短时间内造假酒获利巨大,心中的欲望逐渐膨胀,于是在海口一口气开设了11间非常秘密的造假工厂。厂子多了,自己和手下管理不过来,于是谢某邀来10多名亲人组成“造假亲友团”。

人员招齐后,谢某给他们培训,同时成立了“家庭组织”,定下家规和制度以及各种工作流程、工作步骤和管理模式等,并对家庭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一个集生产、销售、运输、中转、仓储等环节于一体的庞大造假链条这样形成了,整个链条专业而严密。

警方称,整个案子涉案金额达人民币3000万元,缴获各类假名酒1万多瓶,是海南建省以来公安机关成功打掉的最大制贩假酒团伙。

2013年3月29日,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依法对 “假酒王”谢某等10名被告人判处7年至1年10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60万元至6万元不等。

记者 黄培岳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