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提示

收到“毒品邮包” 切记捂紧钱包

2013-04-15 10:26: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收到“毒品邮包” 切记捂紧钱包

绵阳警方提示防范以“涉毒品犯罪”为由的诈骗

近期,一种新型诈骗悄然兴起:一些不法分子冒充缉毒民警,通过语音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受害者,称其包裹中有毒品,并以保护受害者财产安全或配合调查等名义,诱骗受害者将财产转移至犯罪分子指定账户中。利用人们对毒品犯罪的畏惧心理,这种诈骗方式使得犯罪分子屡屡得手。

【案例一】包裹里有毒品?女士被骗万元

4月5日早上,在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某单位的洪女士接到一个电话,来电的是一家“快递公司”的自动语音服务。电话称,有人从外地给洪女士寄来一个包裹,同时播报了两个本地固定电话号码,表示洪女士可播打电话向工作人员核实。洪女士拨打对方留下的电话,接电话男子称,确实有包裹需要洪女士查收,但包裹里所装的物品经仪器检测为毒品海洛因,“你已经涉嫌刑事犯罪,估计最少要被判刑5至10年。”对方建议洪女士赶快联系“禁毒大队”,向警方讲明情况,并提供了电话号码。

心急如焚的洪女士拨打了 “禁毒大队”的电话。接电话的男子表示,经侦查,洪女士有贩卖毒品的嫌疑,让洪女士“等候处理”,并提示要出钱才能“摆平”,同时索要洪女士的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洪女士不仅将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告知,还按对方要求安装了所谓的“防毒软件”。直到最后,洪女士才发现这是个骗局,但已被骗去1万元。

【案例二】担心涉嫌贩毒?老师两次受骗

记者从绵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获悉,绵阳公安禁毒部门已接到数十起类似报警。3月29日,绵阳某中学的吴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缉毒民警,称他有一份从云南邮寄过来的包裹被公安机关查获,里面发现有毒品和一张以吴老师的身份信息登记的银行卡。“民警”告诉吴老师,为了减少他的损失,要他将银行卡尽快更换密码、升级安全措施等,并要求将现金转入“公安机关安全账户”。吴老师信以为真,立即将自己卡里的5万元现金转存到骗子账户。第二天,吴老师再次接听了骗子打来的电话,又将6000元现金转入了“安全账户”。

【防范提示】

绵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告诉记者,按照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发现涉毒的包裹,将直接进入侦查阶段,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告知对方,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进行现金转账。

对通过语音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受害者,称包裹中有毒品,并以保护受害者财产安全或配合调查等名义,诱骗受害者将财产转移至指定账户的行为要格外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记者/岳 波 通讯员/陈际鸿 柳天魁)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