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公安监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文明管理,在大力加强监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安监所保障机制,依法保障了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同时,把公安监所作为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实现监管警务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了全省公安监管工作水平。
夯基:以人为本,深推科学监管机制
近年来,全省公安监所以创新看守所管理机制为龙头,逐步推进拘留所、收容教育所教育工作社会化与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机制等,深入推进科学文明的公安监管机制,充分保障了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
南充市看守所等看守所出台实施了《被监管人员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办法》;渠县看守所等实现了一级安全风险被监管人员单独关押并建立了管教档案……不断健全被监管人员安全风险评估和分别管理机制,正成为了各地公安监管部门实现动态管控的有力措施。截至去年底,在全省169个看守所中,建立被监管人员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的有101个,建设单独关押监室的有44个,对一级重大风险被监管人员实行单独关押管理的有29个。
共管:内外合力,务求教育矫治实效
近年来,四川公安监管部门通过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并搭建多元化的社会化教育转化平台,丰富了多元教育感化方法,务求教育矫治实效。各地公安监管部门积极与团委、妇联、学校、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协作关系,聘请专家学者、律师、技师等组成志愿者团队来所开展帮教工作。
同时,全省公安监所聘请人大、政协、妇联、党政机关人员等为公安监所特邀监督员,发放了“特别通行证”。监督员可凭证随时进入监所督导、检查。去年底,全省已有建立被监管人员投诉登记制度的看守所136个、建立被监管人员投诉受理档案的看守所135个、聘请特邀监督员的看守所158个、聘请专门特邀监督员626人,特邀监督员巡查累计1491次。
亮剑:深挖犯罪,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去年以来,全省公安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公安监所“违法犯罪信息库”的独特优势,开辟打击违法犯罪 “第二战场”,将潜在资源转化成现实战斗力。通过对被监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法律教育攻势,敦促被监管人员检举出大量犯罪线索,深挖犯罪战果显著。
截至去年底,全省公安监管场所共提供违法犯罪线索2.86万余条,破获刑事案件2.17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68人,发现在逃人员91人,追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2811.7万元,深挖破获的刑事案件与上一年相比上升了5.4%,占全省公安机关破获刑事案件总数的16.3%。
监管总队指导各级公安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从粗放型管理趋向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教育感化深挖犯罪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教育感化深挖犯罪工作向纵深发展。2012年6月,省监管总队被公安部监管局评为“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教育感化深挖犯罪先进组织单位”。
谋远:严中容爱,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全省公安监管部门深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积极走访被监管人员及其家庭、出所人员、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将“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做细、做实。同时,各地公安监管部门想方设法拓宽“三评”渠道,创新与群众的沟通形式,利用“网上公安局”、微博、QQ等方式,让群众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据统计,全省公安监管部门仅去年收集、整理各种意见和建议76条,开展为民服务活动1630余次,收到群众感谢信、锦旗等830件。
根据公安监所相对封闭的特点,全省公安监管部门还主动采取 “请进来”的方式,推进公安监所对社会开放。通过形式多样的开放活动,全省公安监管部门努力打造“阳光监所”,将工作透明化,增进了社会各界对公安监管工作的深入了解。去年全省各地监所正式对外开放1430余次,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1670余次,邀请社会各界人士6430余人次到监所实地参观,组织被监管人员家属到监所座谈、亲情会见1.23万余人次。(记者 王自然 通讯员 李林仙)
·四川长宁检察院:开辟电视专栏宣传检察工作
·记武警四川总队凉山州支队四中队班长刘绪全
·四川宜宾南溪法院加强未成年犯罪庭后教育
·四川新津法院充分发挥巡回审理案件宣传作用
·四川锦江监狱积极实施出监教育
·四川巴中法院:四项机制探索老区为民新路
·四川巴中法院:四项机制探索老区为民新路
·四川绵竹法官巡回审理赡养纠纷
·四川绵阳破获街头诈骗案315起
·四川审结非法证据排除第一案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检察院:帮农民工讨回50余万元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