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一大批先进典型,树立了新时期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形象。.随着新时期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社会矛盾的突显,少数党员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不仅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而且会动摇我党执政根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先贤孟子的话深刻阐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箴言,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着前车之鉴的警示意义。自古得民心者保社稷,逆民意者失天下,只有牢固树立民本意识,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政绩观才能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的先进性,组织的纯洁性,执政的科学性。为此,各级政府应以三万干部下乡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听取民意,及时解决民忧,夯实我党群众基础,永葆我党执政生机。
践行执政为民,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当如暮鼓晨钟时刻提醒着我们,深入调研的重要性。已故领导人胡耀邦总书记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型政党,自建党以来,始终坚持以工农联盟为执政基础,带领全国人民不断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发展国策,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正是无数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和反思的智慧结晶。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对国情社情民情了如指掌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深刻的分析,做出科学的决策;只有坚持理论实际,才能突破墨守成规的观念枷锁,用创新的思路打破发展的僵局,用创新的方法解决社会发展中日新月异的难题,为此,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文山会海等脱离实际的工作作风,保证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
践行执政为民,须始终继承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温总理说:“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站在台上“,这句话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树立正确群众观的深远意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保持着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朴素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始终明确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服务于人民,权利由人民监督的权力观;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观;正是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让我党始终保持着思想的先进性,组织的纯洁性,执政的科学性,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攻坚克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不断强化执政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赢得群众好口碑,提升政府公信力。为此,党员干部必须须始终继承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践行执政为民,须大力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失政者在草野。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及时的发现百姓需求,第一时间主动满足其需求的服务,才能赢得百姓的好评,这是检验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自我优越感膨胀,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骄傲自满,渐渐疏远群众,漠视民意,忽视民智,以致政务决策偏离人民群众需求,民生问题长期的不到解决,势必影响党员干部的成长和政府公信力。只有广开言路,听取民意,大力开展问政于民,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才能深入了解民情,客观评价政务得失;只有不断加强自我反思,开展自我批评等自纠自查工作,才能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借鉴。为此,党员干部须大力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做到三省吾身,明辨得失,如此才能确保工作的持续开展。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古兴亡交替,朝代政权更迭的历史经验表明,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历史洪流的主导者。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才能巩固党执政的根基,提高党执政的水平。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与落实执政为民相结合,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意识,从而避免人亡政息,永葆党的执政生机。(文\顾梅林)
·执政为民的新高度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江必新:保证自由作为执政为民的起码职责
·充分彰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