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江苏镇江作为“两江医改”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18年来,坚持迈小步,不停步,不走弯路回头路,争取年年有进步,医疗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群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医改的深入推进,对全市医疗卫生事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院走上注重质量效益、强化集约管理、追求内涵发展的正确轨道,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卫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09年7月和2010年2月,镇江先后被确立为国家和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医改列进民生工程重点推进,从战略高度着力打造建康城市,制订“十二五”医改规划目标。全面实施以公立医院改革为核心,同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改革,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社会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推进健康镇江2015行动计划。三年多来,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医务人员以医改为契机,抓改革促发展,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重构区域健康服务体系,增强基层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广大居民健康水平。连续三年圆满完成国家和省部署的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群众得实惠、卫生有发展、医改促健康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该市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2012年,社会医疗保险参保301万人,人口覆盖率98%以上;全市参加新农合人口159.28万人,参合率100%,人均筹资标准为378元(含学生),各级财政补助为261元。新农合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75.4%,同比提高5.26%,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居民(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50.99%,同比提高2.62%。在开展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救治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行农村居民8类重大疾病的保障工作,加强与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相衔接,实际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医疗救助体系,每位救助对象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60岁以上参加居民医保的救助对象实行“基本医疗服务包”,社区门诊基本医疗免费。全面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住院费用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相合混合付费试点。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该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从2010年2月起,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100%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100%基层药品在网上集中采购并零差率销售、100%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均享受药品零差率政策、100%基层医务人员接受了基本药物政策、使用及处方集应用指南的培训。2012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平均降低42.5%,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9.01%,门急诊均次费用同比下降0.42%,基本药物销售金额3.15亿元,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2.34亿元。基本药物配送率95.67%、验收率92.49%、验配比98.2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按时完成基层债务剥离,确保2013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化解任务,并制止新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完成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合同聘用等工作,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实行“双挂钩、双考核”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按照服务人口0.2%。-0.4%。比例增加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额,用于下派村医生队伍。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制订《镇江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规划2010-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规划,按照15分钟健康服务圈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动态设置,最终设置21个中心和39个站。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建设任务。全市乡镇卫生院由原58个调整为49个,实施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星级达标建设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到2012年底,80%的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2013年将全面达标。
深入开展“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实行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契约式的健康服务,目前,全市共划分医疗卫生服务网格671个,每个网格配备一个“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优化组建了671支团队,其中市区为314个,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辖市357个,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79%。网格内“3+X”家庭责任医生团队与238万人,80.36万户居民签订健康服务协议;上门服务98.68万次,其中上门送药3.37万次;建立家庭病床982张;通过团队向上级医院转诊病人1.63万人次。两大医疗集团下转病人6140人,教学查房244次,接受进修81人,专家开展专题讲座205次,下派全日制坐诊医生共计99人。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2年,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辖区达到45元/人,扬中市和句容市40元/人,丹阳市为30元/人。全面完成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全市常住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1%,健康档案使用率92.18%,预防接种建证率100%,新生儿访视率100%,儿童健康管理率99.62%,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8.51%,产后访视率99.09%,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92.65%,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8.8%、97.35%、99.18%,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8.37%和98.07%。
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以医疗集团为载体,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改革。市政府委托卫生局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医疗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发展方向。完善大卫生管理体制,市卫生局履行“管医”职责,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医疗集团履行“办医”职责,理事会对出资人负责,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集团院长负责制,医疗集团履行医院发展、资产处置、收益分配、医院院长聘任等职权,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目前,实行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服务标准、后勤保障、信息化、社区管理等9项一体化管理。成立集团儿科、产科、心血管3个临床诊疗中心和影像、临检、病理3个临床诊断中心,统一运行模式、专科规划、人员管理和绩效分配。江滨医疗集团重点在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信息化、资源共享、集约经营等方面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逐步走向紧密型合作模式。
全面推行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市一院成本核算走在全国前列;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消行政级别,实行职员制,完善以全员聘用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实行年薪制、特殊津贴制、协议工资制等多元化分配方式。提升医疗管理服务水平,简化挂号、就诊、检查、收费、取药等流程,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实施门诊“一站式”导医、弹性排班制、无假日门诊和全日制专家门诊,建立了出院病人一周内电话随访制度,全市18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临床路径管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活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达828种次,几乎覆盖所有临床专业。全市二级以上医院35195例病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占相同病种病例总数的78.53%,其中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病例31489例,完成率达89.47%,全市二、三级医院药占比同比下降2.25个百分点,抗菌药物收入占医院药品收入比例同比下降5.71个百分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平均控制在56.70%,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平均控制在21.98%。1-10月,全市16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占比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门诊人均费用151.34元,同比增长3.26%;出院人均费用8181.98元,同比下降0.8%,费用控制成效明显。2012年全市二、三级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分别下降1.5天和1天。(王海荣)
·江苏南京:进一步加强政法宣传工作
·江苏公安边防总队评估预警H7N9风险
·江苏如皋市检察院:设立司法救助专项基金
·江苏依盗窃罪新司解批捕首名嫌疑人
·江苏警方提醒防范以感染H7N9为名的7种诈骗手段
·江苏泰兴专项治理非法建筑消防安全
·江苏泰兴专项治理非法建筑消防安全
·江苏:标本兼治 江苏着力营造健康文明网络环境
·江苏沛县:让“好人”成为地方名片
·江苏:八个领先看盐城司法
·江苏司法厅部署深化法律服务“四万”工程 完善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