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三名边防民警村官爱民固边的故事

2013-04-11 12:18: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吉林日报 

复兴村的富兴

——三名边防民警村官爱民固边的故事

今年3月中旬,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喜讯传来,该村被省政府评为“爱民固边模范村”。坐落在集安至辽宁丹东公路30公里处的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地理位置偏远,信息闭塞。过去,复兴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社会治安混乱,是附近有名的“贫穷落后村”。近年来,公安边防部队以边防警官任村官为依托,将复兴村纳入爱民固边模范村来创建,通过实施推动经济发展、加强边境管控、关爱弱势群众等一系列举措,使复兴村的治安越来越好,突出问题越来越少,村民生活越来越富。现任复兴村支书王田汉动情地说:“复兴村今天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边防民警村官功不可没啊!”

从贫困落后到脱贫致富的转变

复兴村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是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再加上群众思想观念落后,错过了很多创业致富的好机会。2008年,榆林边防派出所民警马卫东开始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此后,他主动为复兴村农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出以参场、林地等资源为主体,发展林下参、人工经济林、种植养殖等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为解决农业技术难题,在马卫东的建议下,边防派出所党支部与复兴村党支部联合,共谋农业经济发展。他们专门从城里请来技术员为农民讲解种植养殖相关知识,出资为村民购置科技种植养殖书籍400余本,建立科技兴农图书借阅室,提高村民的科技种植养殖水平。依托复兴村民警村官警务室的互联网、农民书屋等渠道,先后帮助村里招商引资600余万元,建成人参加工厂2个和标准化养牛场1个,解决就业岗位120余个。在此基础上,村官马卫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兴边富民补助资金870万元,建成了复兴村蔬菜种植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复兴村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如今的复兴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5700元上升到9300余元。

从矛盾多发到邻里和谐的转变

随着复兴村人工经济林、林下参产业快速发展,参场林地承包方面矛盾突出,农民们经常因为一片林子、一块地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动了手,偷盗林下参的案件也频频发生。2000年,边防民警村官张会斌在村里成立了由驻村民警、治保主任、居民小组长组成的调解中心,并经常到农民家中走访,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村里有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徐三,曾多次因盗窃、抢劫被刑事拘留,出狱后想找份临时工作,却因名声不好而屡屡碰壁,一直闲于家中,整天喝酒闹事。张会斌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人参种植基地协调,并为他作担保,帮助其在基地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现在的徐三酒也戒了,逢人便讲是张民警让他重新过上了幸福生活。此外,张会斌还在村民聚集的地方设立了民警提示板,每周通报发案情况、作案手段及防范措施,将治保会、护林队、民兵组织起来,建立了义务巡逻队,将参地、林场、种植基地列为重点进行经常性巡逻,降低了发案率,为复兴村的安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从歪风陋习到生活丰富的转变

复兴村以前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很多村民一到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酗酒赌博,极容易诱发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治安问题。2012年初,边防民警潘新鹏开始担任复兴村支部副书记一职。为解决村内治安难题,他一方面经常到农民家中登门走访,建立了“村委干部—周围邻里—家属亲人”的联合帮教机制,共同对重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一方面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抓起,筹集资金为农民订阅了《农民日报》、《民主与法制》、《农民文化生活》等报刊,在警务室办起了图书娱乐室,购买了篮球、象棋等文体器材,协调市里相关部门为村里修建了健身广场,在村内主要街道两旁设立了爱民固边宣传栏,及时张贴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法治教育、惠农政策等内容,使各项法律法规和富民惠民政策深入民心。如今的复兴村农民每天到图书娱乐室看书、下棋、唠家常的越来越多,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村屯的文明、平安建设。

现在,复兴村正在开展“科技进家、道德进家、法律进家、文化进家、卫生进家、文明进家”活动,文明和谐之风吹进了村里的家家户户。复兴村被全国妇联、文化部评为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村,成为集安市模范村美德建设的一面旗帜。

鞠允国 记者/赵乃政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