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看不懂”的预算怎能取信于民

2013-04-11 09:06: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公开老百姓看得懂的三公经费预算表格无疑是好事,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份被吴君亮认为是最大“亮点”的预算表格一闪而逝。把三公经费预算信息看得如此神秘,不说是出尔反尔,至少也让人感觉公开三公经费的诚意不够。在笔者看来,百姓看得懂的三公经费表格公开及删除至少传递出两个信息:其一,政府掌握的预算信息远远多于已经公布的信息,所有政府部门按照广州市质监局最初的版本公布三公经费信息,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其二,一些政府部门还是不愿意公开百姓看得懂的三公经费预算信息,广州市质监局也不愿意做出头鸟。

    实际上,不仅一些地方不愿公布三公经费数据,就是已经公布三公经费的地方与部门也多是粗线条的公布,很难看到三公经费明细账。正如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所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预算公开在深度、广度和及时性上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缩短这个差距,笔者以为,政府部门不仅要公开三公经费账目,还要公开百姓看得懂的详细账本。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要朝着科学化、精细化、民主化方向努力,真正使其受到规范与制约,经得起社会评判。

    既然公开三公经费不存在技术障碍,三公经费显然不能继续“躲猫猫”,更不能挥霍无度。所以,降低三公经费必须从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开始,避免疲软预算成了三公消费大漏斗。政府预算是约束政府支出的一种制度设计,但是,从我国财政预算实践来看,政府预算并没有对政府行为产生有效约束,政府预算在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自由裁量较多、随意性大的情况,如果此时财政预算还看不懂,对三公消费腐败的监督与处罚又怎能有理、有力。

    “正义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不管是中央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没有理由拒绝公开三公经费,也没有理由删除百姓看得懂的三公经费账本。丑媳妇躲着公婆,自然难以得到公婆的承认。因此,要堵住三公经费黑洞,还要健全监督体系,把预算科学合理地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与社会公平的检验,通过舆论监督的力量督促三公经费回归合理水平。同时,要严格监管预算外收入,杜绝“小金库”、“账外账”。对拒不公开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公开不细致、三公经费超标的单位启动问责程序,让公仆们不再“崽花爷钱心不疼”。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预算花招
·陕西近百省级部门晒“三公”预算
·北京过半部门“三公”预算未增加
·102个省级部门月底公布“三公”预算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解读预算报告
·[视频]北京约90家市级部门或今明晒预算

·[视频]北京约90家市级部门或今明晒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