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距离听民意暖民心
枣庄市检察机关“五进两服务”活动侧记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穷二白,村“两委”没有办公场所,靠借用村民5间平房办公;村集体无任何经营性收入,无法满足服务群众需要;村里没条像样的路,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如今再次走进单庄村,靓丽的景色让人眼前一亮:整齐的村委办公房,干净的水泥路,漫山的核桃林……70 多岁的村民曹继军兴奋地告诉笔者:“‘第一书记’来了之后帮助我们修了水泥路,盖了村级服务大厅、完善了休闲场所、新建了水冲式公厕、安装了路灯……还带领我们发展规模种养,每一项都是村里想了多少年也没办成的事,‘ 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他们嘴里所说的第一书记就是枣庄市检察院派驻滕州市大坞镇单庄村的杨涵。2012年11 月,枣庄市检察机关在全市开展了以“进乡村、进农户、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服务民生、服务经济”为内容的“五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号召干警接地气、聚民气,诚心诚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而杨涵正是市检察院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一个缩影。自从来到单庄村后,他吃住在村里,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为村筹资 50 余万元,新建了设有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图书室、便民候车厅、健身广场等设施齐全的服务文化中心。投资130万元,硬化村级道路8000余米。筹资30万元建设村级绿化工程,在村内大街小巷两侧栽植 2000 余株银杏、木槿、紫叶李等花树。健全了村级治安防范网络,安装了高标准、高清晰的光纤电子监控探头使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
为了鼓励干警自觉投身到“五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中去,枣庄市检察院党组一班人率先垂范,走访调研。2012年11月29日,市检察院于家珍检察长一行轻车简从深入到市中区永安乡政府、乡中心小学、天桥村、帝豪酒业进行调研并到困难老党员家中走访慰问,详细征求他们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贾广勤在一次走访中,偶然了解到家住台儿庄区张山子镇泉源村的杨玲,中学时父亲在外打工突发脑血栓丧失劳动能力,高考前夕母亲又突患重病去世,家里欠下大量借款,一贫如洗。为了让在济宁医学院三年级读书的杨玲安心学习,贾广勤当即取出了随身携带的三千元钱交到杨玲手中,再三叮嘱她要好好上学。今年春节前夕,贾广勤又带着米面油等过节物品和三千元钱来到杨玲家里,鼓励他们战胜暂时的困难。省院吴鹏飞检察长对此事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在“五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中,全市共有 700余名干警投身到帮扶活动中去,他们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户,察民情,解难事。 王君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 2009年,还在读高中的他突遭家庭变故,父亲身亡,母亲出走,原本幸福的他,在沉重的打击面前束手无策,孤苦可怜。市检察院公诉处的干警在得知他的情况后,赶到他家中为他送去了浓浓的关爱,让他在绝望的边缘重新振作。四年时间里干警们把王君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资助他读完高中,考上重点大学。虽然大学生活让王君与检察干警的距离远了,但却丝毫没有疏远他们的感情,王君经常在闲暇之余给帮助他的检察院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写信,在信中他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有福之人,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刻遇到了检察院的好心人。自从父亲去世后,我就一直感觉自己是在漂泊,无依无靠,是您们给了我一个心的归依,一个实实在在的依靠……
每一名检察干警的背后总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帮扶故事。董天闻是市检察院警务处帮扶的一名困难学生,他的父亲10 年前因为事故导致精神残疾疯疯癫癫,年少的他10年来一直与 80 多岁瘫痪在床的奶奶相依为命,他们住在晴天漏风,阴天漏雨的老房子里过着吃了上顿便不知下顿的生活。为了能让董天闻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干警们多方协调将他常年疯癫在外的父亲送到医院治疗,并为他和他的家人申请了低保。去年秋天,他原本荒凉的家院里堆满了金灿灿的刚刚收获的麦子,原已破败不堪的老房子也装修一新。干警们去看望董天闻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在院里堆麦子,从他的谈话里已经完全看不出半年前他还是一名精神病患者,而小小的董天闻躲在父亲的身后,冲着干警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属于他那个年龄应该有的微笑。
市检察院反渎局的干警在“市民热线”活动中,了解到市中区西王庄后小弯村仍然没有通上自来水,全村居民多年来面临吃水难的问题。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干警们多方协调,为该村打了机井,购买净水系统,解决了多年来的吃水难问题。2012 年,白马庄园部分业主因对一半地下车库使用权处置不当问题与开发商产生矛盾并引发了群体性上访事件,市检察院民行处的干警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多次深入业主家中调解走访,最终使业主和开发商达成调解、握手言和。
帮扶情暖万人心,民生新风扑面来。活动中枣庄检察机关共计为贫困村、困难学校协调、捐助资金750余万元,救助失学儿童6741 名,帮扶困难家庭3823 户,解决群众涉法问题4667个,化解矛盾1716起。
记者 丁洪亮 通讯员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