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人民法院,对于接待因案件需要的来访人员,有一项特殊的“限时”制度。这里“限”的不是来访人的办事时间,而是对法官的“脚程”划定时限,要求接访法官必须在一刻钟内赶到接待室。
“因案来访的当事人或是律师都必须先登记,由工作人员写好法官接待卡后通知接待人员在15分钟之内到指定接待室进行接待。没有正当理由拒不接待或无故拖延推诿的,工作人员会通知廉政监督员和督查办处理,当事人也可以直接举报。”屯溪区人民法院院长郑刚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了“限时”接待的流程。
方便,是来访群众作出最多的评价。以往群众来访时往往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而如今让群众掌握了时间控制权,能够真切感受到司法便民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法官和当事人之间过密接触和私自接待,对促进司法公正起到积极作用。”郑刚说,法官必须严格按流程接待,而且全程都会录音录像保证公正透明。在法院就能正大光明解决的事情,挪到私下很可能就有问题,必须严查严办。
这项制度的实施可以在8小时内有效监督法官行为,但要是在工作时间外出现违纪违法问题该怎样防控?
“8小时外的司法监督向三个社会层面延伸。”该院纪检组长查利民告诉记者,自去年年初起,该院定期由院长带队纪检组、研究室等部门负责人走访法律执业者,回访对案件审判意见大、怨气深的当事人以及随机抽取案件中的当事人,倾听他们的建议意见。
“一些案件存在‘以审代立’的现象”、“调解不了的案件要及时判决”……不久前,屯溪区法院走访了全区7家律师事务所百名律师。在梳理的征集意见材料中,记者看到律师从司法作风、司法能力、法官管理和个案处理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意见20多条。
“意见梳理后会在党组会上通报,交由分管的业务部门领导调查,再由院长召集负责人听取结果,提出整改意见,最终汇总反馈给走访对象。”查利民说,这已经是该院一项日常性的监督管理,收取的意见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举例说,由于该院一名法官在庭下接了代理人的一根烟,引起了另一方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怀疑。该院纪检部门立即按规定流程展开调查。最终查实审判无误,但仍对该法官的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
“这些制度以及整改意见虽然多是从细节处入手,但不能以事小而不为。因为有的当事人这辈子就来一次法院,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让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公平公正。”郑刚说,要是细节抓好了,大事就能处理得漂亮;要是细节抓不好,就很难保证司法公正。
郑刚表示,制度设立了就要严格执行,切勿成为“纸上谈兵”。如今全院干警在监督机制防控下,廉洁自律的风气渐长,至今没有出现一次吃拿卡要的行为。(记者李光明)
·安徽:冤假错案查纠情况需向人大通报
·安徽来安法院适用新司法解释判决首例盗窃案
·安徽启动流感流行应急预案级响应 目前2人染H7N9
·安徽潘集法院多措并举封堵“老赖”
·安徽合肥交警破获一起携带毒品案
·安徽:“四策”应对申诉数量激增